健康養身★驚! 每10人中有9人空腹血糖值偏高

驚! 每10人中有9人空腹血糖值偏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你知道自己的空腹血糖值是多少嗎?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近9成7的人空腹血糖偏高,相當於每10人中有9人偏高;由於血糖偏高代表人體細胞對糖份的利用不理想,容易形成初期高血糖、糖尿病及脂肪肝,值得大家注意。

該項研究是由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究發展處協理劉婷婷博士於國際健診學會(IHEPA)台北年會上發表;她根據美兆「亞健康人數據資料庫」所收集的13,363筆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有96.12%的人空腹血糖偏高,而且若空腹血糖值從20歲起就偏高(>127 mg/dL),則伴隨年齡增長,血中胰島素濃度下降的幅度,會比血糖正常的人來得急遽,從20多歲的平均值20(μU/ml)降至60歲時的10,胰島素量減少了一半左右,代表長期的高血糖會導致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快速衰弱。

劉婷婷博士指出,若空腹血糖值控制在70-85 mg/dL 理想區間者,從20歲至60歲平均胰島素值都能維持在低於5μU/ml。這現象意味著,若能於年輕時就將空腹血糖值控制在理想區間,其胰島素分泌能力也能在其一生中維持穩定狀態。雖然,胰島素表現是代謝的重要參考指標,但根據數據發現,胰島素在理想區間2-5μU/ml者,其慢性發炎各項指數也明顯較低,可見維持胰島素於理想狀態的重要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瘦子也有高血糖風險,此項研究並發現,每5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體重正常;而根據2012年之研究論文曾經指出,體重正常的糖尿病患者,10年後生存率比體重超重的糖尿病患低,故體重正常的糖尿病友更須特別注意健康管理。

劉婷婷指出,高度工業化使環境污染、食品問題層出不窮,慢性疾病對現代人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但現有的篩檢工具,多以「疾病醫學」為概念,亦即以診斷疾病為主,至於慢性疾病涉及的免疫、消化、神經和代謝系統複雜的健康問題,則無從評估。從過去20多年的健檢數據研究發現,人體的三項基礎生理功能代謝、慢性發炎、賀爾蒙看似無關,卻互有關聯,更是反映理想健康的重要指標。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55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心房顫動恐導致中風、猝死!心律醫學會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人口,約13萬有心房顫動。醫師表示,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病症是心房顫動,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疾病者為高危險群,建議養成量血壓及把脈的習慣,一旦發現有不規律情形,應盡速就醫。一名50歲的姚先生,2年前突然感覺心跳又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膝關節扭傷,想靠冰敷或是休息舒緩症狀,小心恐導致前十字韌帶損傷,促使膝關節炎;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主任謝承樸指出,尤其打籃球、踢足球等運動,因常會劇烈碰撞,因此提高前十字韌帶損傷的機率。十字韌帶損傷初期比一般扭傷腫脹,且疼痛時間較長;謝承樸說,前後十字韌帶及內外側副韌帶主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第一名,每年新增病例超過八千人;由於乳癌篩檢的普及,使得乳癌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治療,治癒率已大幅提升。乳癌治療首重手術切除,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新科技「電漿刀」,不但能降低手術疼痛感,且併發症減少,使得乳癌切除後的重建,更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資料顯示,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的死因多為心血管疾病,使得慢性腎友的飲食就得非常小心;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李建德指出,高血磷症是許多洗腎患者常見的症狀,因此除了平時少吃高磷食物,部分患者也需要使用降磷藥物控制病情。尤其包括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仍存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