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孩子長高關鍵.孕期營養影響基因表現

孩子長高關鍵.孕期營養影響基因表現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

傳統上,多數父母以為孩子的身高可以等到孩子開始上學後再開始努力,最新研究卻發現,孩子的長高關鍵,除了基因影響之外,其實從孕期就已經開始奠定基礎。尤其懷孕初期的營養攝取,對寶寶未來的身高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亦即,即便孩子有基因支持足以長到180公分,但若孕期與幼年時期營養不足,也可能讓孩子的身高無法達到預期的水準。

孩子長高關鍵.孕期營養影響基因表現

 

孕期營養.為寶寶身高奠基

劉明發醫師指出,除了遺傳因素之外,營養目前也被認為是影響身高的關鍵因素,2017年的研究發表中,發現孕期營養(尤其是第一孕期)對寶寶未來身高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胚胎時期,所有器官的細胞呈倍數生長,在此關鍵期如果孕期營養有所不足,就可能抑制基因原本該有的表現。進而影響各器官的正常發育,這也包括了小孩未來的身高。」

若以較極端的例子舉例,臨床上,孕媽咪因疾病因素或營養不良的情況,導致寶寶出生為低出生體重兒者(小於2,500克),其未來罹患疾病的機率不僅偏高,且若再因為照顧不周、營養不足,使生長未能追趕上預期進度,則未來成為矮小兒童與矮小青少年的機率大幅增加。

孩子長高關鍵.孕期營養影響基因表現

 

曬曬陽光.孕期重均衡

約於妊娠8~12周,胎兒的骨板逐漸成形,並在妊娠後期,會累積約80%的骨質密度,因此孕期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營養素,不只為寶寶的健康奠基,也有助孩子未來身高的良好發展。劉明發醫師解釋,營養之所以不能偏廢的原因在於:如果孕媽咪只補充鈣質,忽略維生素D,那麼鈣質的吸收效率不會好,或是忽略蛋白質的攝取,也無法啟動鈣質在骨骼生長的利用。

根據統計,國人在妊娠期與哺乳期所攝取的維生素D大多不足,建議孕媽咪或哺乳媽媽除了補充錠劑、魚油、牛奶、媽媽奶粉或多吃魚之外,可選擇每日11點~2點的正午時間,在太陽下曝曬3~6分鐘,研究發現,正午時間的豔陽比其他時間的陽光更容易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但若需避開中午11點~2點的時段,則可能必須增加曝曬時間至15~30分鐘。因此,若日後想哺育母乳,除鈣質之外,建議哺乳媽媽要更留意維生素D的攝取。

 

寶寶的太陽浴

寶寶出生後,如果想讓孩子曬曬太陽,6個月以下,為避免孩子皮膚脆弱、造成曬傷或皮膚病,可透過家中一般玻璃窗(非強化玻璃或反光玻璃)接受陽光的照射,若寶寶已超過6個月,則可以同樣的方式接受陽光洗禮,或是外出適量曬曬太陽,正午11點~2點、每日約3~6分鐘即可。

 

妊娠初中期.營養補給最要緊

研究人員以同樣基因組成的老鼠進行實驗,在鼠媽媽肚子中,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的營養素,發現營養充足的老鼠,出生後骨頭長得比較好,營養缺乏的老鼠骨頭結構,則有較差的表現。劉明發醫師補充,懷孕期間的營養攝取,尤以妊娠初期到妊娠32周間需要特別重視,若孕媽咪32周前營養都有顧及,胎兒需要的支持大致已獲得,若孕媽咪此時突然發現胎盤功能不好,可能影響胎兒營養的攝取,可比較不用擔心,只要寶寶出生後再持續加強供應即可。

 

孩子長高關鍵.孕期營養影響基因表現

※原文刊載於2018年12月號《媽媽寶寶》382期。

※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

孩子的長高祕密?3歲前就要努力

評估寶寶成長不是靠比較,善用「兒童生長曲線」才是專業!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某報報導「2月4日將有輝瑞 COVID-19疫苗送來台」,是真是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上午10點半臨時召開記者會,強調「鄭重跟大家講,沒有這件事情」,他甚至用以訛傳訛來形容。至於疫苗何時能落袋來台?陳時中僅重申,一旦確定,一定會跟大家講。 指揮...

閱讀詳情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感染疫情,讓各界關心疫苗何時到貨,今日有媒體報導,我國已取得10多萬劑輝瑞疫苗,桃園醫護優先施打。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受訪時表示,桃園市爭取疫苗的速度及數量待指揮中心確認,施打疫苗順序完全尊重指揮中心的判斷。鄭文燦上午出席防疫...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不管是健身新手或是早已跨越門檻來到進階班的老手都需要了解,身體肌肉很容易習慣且安於現狀,因此,如果每月的鍛煉模式一成不變,即使花了大量的時間健身,恐怕成果事倍功半。近期有研究指出,每月應嘗試至少2種不同類型的鍛煉方式,如此才能有效幫助達到健身目標。 如果您對於目前所進行...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研究證實,空氣污染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呼吸道系統,也會損害我們的眼睛視力。 倫敦學院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的研究學者發現,即便是一點點的空氣污染,都會影響眼睛黃斑部病變。而紅斑部病變則是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導致五十歲以上男女眼盲的主要殺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