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童高燒腹瀉 當心沙門氏菌感染

孩童高燒腹瀉 當心沙門氏菌感染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名5歲大的孩童,高燒腹瀉4天,明顯腹脹。X光發現腸子明顯漲大,疑似併發毒性巨結腸症,糞便培養亦發現沙門氏菌,經積極輸液治療、肛管引流、抗生素治療之後病情才逐漸穩定。

避免食用未熟的雞蛋、肉類、奶類

郭綜合醫院兒科醫師鍾寧說明,沙門氏菌感染症為食因性感染的疾病,最常發生於5歲以下幼童,尤其是7至10月氣候溫暖的季節。主要因為吃進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例如生或未煮熟的雞蛋、牛奶製品、家禽肉類等。臨床症狀常以急性腸胃炎表現,如腹瀉、發燒、腹痛、血便等,少部分病人會併發菌血症,甚至發生轉移性感染。

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感染的血清型別、食入的菌量及宿主因素有關,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為高危險群。預防沙門氏菌感染,有以下5個重點:

1、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雞蛋或肉類,牛奶及乳製品經過滅菌才食用。

2、接觸過生肉或禽類的烹調器具及工作檯面需充分清潔,並確實洗手。

3、避免嬰兒、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直接或間接接觸禽鳥、寵物糞便或爬蟲類動物。

4、勿同時處理生食及嬰幼兒食品。

5、母乳哺育嬰幼兒亦可預防腸胃炎。

3個月以下新生兒 須小心急性腸胃炎是否染沙門氏菌

鍾寧醫師提醒,大部分兒童感染沙門氏菌亦以急性腸胃炎為主要表現,少數產生併發症或轉移性感染,例如毒性巨結腸症、菌血症、敗血性關節炎、腦膜炎等。3個月以下新生兒及嬰兒、免疫不全患者、惡性腫瘤患者、鐮刀型紅血球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營養不良者是高危險群。

一般兒童得到沙門氏菌腸胃炎大多不需要抗生素治療,但新生兒、免疫不全患者,或持續性高燒,疑似菌血症或腸道外感染,則需要抗生素治療,通常使用第3代頭孢子素或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治療。兒童急性腸胃炎若合併高燒、血便、發炎指數上升,則很有可能是沙門氏菌感染,必要時就近尋求小兒科醫師協助,嚴重感染時則需要抗生素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8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妳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半夜睡覺老是要起床上個2、3次廁所、上班時也不時在廁所與座位間來回走動,明明上ㄧ秒才剛上完廁所,下一秒尿意又出現,相當惱人;這種頻尿狀況,若加上解尿時也感覺到又痛又熱,當心可能是膀胱炎所致!造成膀胱炎原因多 多與泌尿道感染有關雙和醫院泌尿科高偉棠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變胖還是水腫? 一指神功一測便知一覺醒來,眼睛、臉部變腫,或是鞋子穿不下、大小腿在傍晚時顯得比較浮腫,到底是變胖了還是水腫?中醫師教你一根手指測一測。中醫診所張文馨醫師表示,可以用大拇指去按壓小腿內側,約5秒,放開後,如果小腿內側呈現陷下去、顏色較白,血色回復越慢就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每年增加近1萬5千人,約每18至19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而且新增人數也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另外,根據國外研究顯示,35歲以上生育第一胎之婦女,罹患乳癌風險較30歲以前生育第一胎者高出3至4倍之多;因此,對於國內越來越晚婚且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陳爺爺小中風治療後,神經科醫師開給他俗稱「通血管」的藥物,過程中陳爺爺不斷詢問藥物的使用目的及成效,也疑問於為什麼這個藥需要一輩子一直吃?「通血管」的藥物這麼好,是不是可以當成保健藥品與家人一起服用?中風過的病人 一輩子都需要服「通血路」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陳郁欣醫師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