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學習正確拿筷子 降低慢性病肥胖問題

學習正確拿筷子 降低慢性病肥胖問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107年調查指出,各縣市尚未開始重視學校午餐時間用筷子的飲食教育時,造成孩子午餐時少用筷子,更常使用湯匙、叉子,但其實拿筷子不僅能幫助孩子發展手掌肌肉和耐力,也有助於手部精細動作發展;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學會正確拿筷子,能讓孩子夾菜省力外,也減少因為用湯匙造成的狼吞虎嚥,降低因吃太快造成慢性病肥胖的問題。

從使用筷子看品格 讓孩子學會用餐禮儀

但現在許多學校,雖會特別教導西餐禮儀如何拿刀叉,卻忽略培養孩子正確拿筷子的重要性,使許多高年級學童仍不太會使用筷子;姚思遠執行長表示,尤其學校午餐時間是最適合培養孩子飲食素養的時間,從一個人會不會使用筷子,就能夠看得出來品格,因此若能多注意到這些用餐禮儀,也代表用餐者具有分享、體貼、觀察他人心情等良好品格。

參考食育內容 檢視孩子飲食素養

但究竟該如何正確拿筷子呢?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曾委託董氏基金會發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健康飲食教育指導內容及規劃範例」,訂出各年級學童應學會的食育內容,師長可以藉由此表來檢視孩子飲食素養是否達標,另外,也可注意幾點用餐禮儀,有助於增進與他人互動外,也可提升正面印象,培養餐桌上的品格教育。

勿拿筷子敲擊碗盤 養成良好用餐禮儀

首先,得學習正確拿筷子,包括拿筷子時筷尖齊頭,筷子頭部露出手部約1公分長度,且在夾菜時,利用拇指前端輕輕固定在食指第二指關節前方,並僅動上側筷子,在餐桌上,也應避免將筷子含在口中或當成牙籤使用,甚至做出用筷子指別人、敲擊碗盤等不雅舉止;台北國際禮儀協會講師朱立安表示,出外用餐時,也記得對服務的人員表達感謝,並養成端正坐姿,且用餐細嚼慢嚥的習慣,尤其咀嚼時應嘴巴閉起,避免發出過大聲響。

傳授筷子技術給孩子 象徵筷筷相傳

透過學習正確拿筷子的過程,讓學童一方面能了解傳統飲食文化,一方面也能懂得使用筷子的重點與注意事項,有研究就指出,學童使用筷子的穩定性與語文類學習成效呈顯著相關;臺北市大佳國小校長李鍾慧強調,筷字從竹加快,從文化層面來看,也代表環境素材及飲食快樂的概念,透過父母將拿筷子的技術教給孩子,也象徵筷筷相傳,期許孩子能拿得對、吃得開,且人生順遂。

【延伸閱讀】先天性心臟病須定期追蹤 小心肺動脈高壓恐猝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2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服用降血壓藥的人,會避免同時食用葡萄柚,但卻不知道柚子(文旦)和葡萄柚一樣也含有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成分「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持續大啖柚子,可能會抑制高血壓藥的代謝,導致藥品血中濃度增加,使副作用發生機率提高。郭建宏藥師提醒,正在服用降血壓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年22歲的阿信,大學甫畢業即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免除終身洗腎的苦難。患有末期腎病的他,從出生開始,幾乎每個月都因為莫名反覆的發燒而進出急診,直到小六驗出有蛋白尿、膿尿(白血球偏高),不久因再次高燒就醫,加上出現血尿,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已有水腎及一邊腎臟萎縮的情況,確診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疫情而生的「史上最長暑假」,九月一日結束,終於開學了!家長擔心疫情同時,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宇正提醒,最近因腸病毒就醫、住院的小病人呈現增加趨勢,提醒家長叮囑孩子戴口罩之外,也要正確洗手,萬一感染腸病毒,也要落實生病不上課,避免交叉感染。疫情減少人際互動 腸病毒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四年一度在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賽事(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即將來到尾聲,延續著東奧的好成績,今年不但首次有國內電視台進行轉播,討論熱度大增,總統、副總統等各政治人物粉絲專頁及媒體都時時放送帕運的最新消息為選手打氣。報導身障賽事  需要平等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