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宅在家更要動!運動、網遊、包水餃… 研究:多元活動保大腦功能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病毒肆虐,出門不如在家安全,不過宅在家、可別讓大腦也變宅。董氏基金會今(27)日引用國外最新研究結果提醒,如果經常宅在家的人,只要嚐試多種活動,可以保持大腦敏銳度,擁有更好的認知能力,保護我們因老化而減損的認知能力。

這一項2020年2月發表於《老年醫學期刊: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732名、34到84歲成年人,研究結果發現,包括花時間和孩子相處、從事有酬勞的工作、休閒活動、雜務、正式的志願服務、運動及提供給他人非正式的幫助,從事最多種活動者其認知功能得分最高。

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強調,研究結果顯示出活動多元性高低的好處為何,一開始就參與「較多元」的受試者及過程中增加活動多元性者,其一般性的認知功能及執行能力,甚至是記憶力都有較好的表現。近年研究,多半支持活動要多元化安排,每種不同的內容或活動,可幫助刺激運用到不同的腦功能,儘管目前的防疫措施建議待在家不外出,但居家可進行的多元化活動仍有許多種選擇,利用家中原有物品或簡易道具就可執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無論因為什麼原因比以往更多時間待在家裡,研究結果提醒了我們,最好想法子多做各種活動,她建議,可從以下3點著手,第一檢視可應用的空間、第二想想要做什麼活動、第三和誰一起做。

依空間不同做不同的活動安排,專家舉例,如果是十坪的套房空間小,可做舉手抬腿、立定跑步、扶椅深蹲等活動。如有客廳沙發的空間,則可將桌子移開,挪出電視前的空間,從事像是跳繩、搖呼拉圈。

靜態活動,像是下棋、植栽、各式的桌遊、網路遊戲或麻將。葉雅馨建議,不只自己單獨做,開啟視訊選擇與熟悉或想要見面的朋友,甚至簡單的料理,包水餃等。

葉雅馨呼籲,防疫的「社交距離」指的是身體互動上保持的空間距離,並不是心理上的,趁居家時間變多的同時,不妨透過網路、電話、視訊,與長輩或朋友做更多問候與溝通互動。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禁令!藥後曾鬧夢遊、夢駕病人 即起禁用「使蒂諾斯」4類安眠藥

防疫宅在家眼睛酸澀疲勞? 自救按摩「逆時鐘」5穴位能改善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公布,日前確診的江蘇台商(案530)檢體,研判應是誤拿到法國入境個案(案536)檢體,將精進檢驗流程,但強調不會懲處相關人員。針對這名「被確診」的台商,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砲轟台灣「欠一個道歉」並該引以為戒。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則回應,已經向該名台商以及其所屬公...

閱讀詳情 »

▲純純(左),由藝人雞排妹鄭家純賜名;青青(右)最高一晚接客6次。 匯流新聞網記者程子奕、陳駿碩/台北報導 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感到寂寞嗎?有業者從日本高價引進栩栩如生的性愛娃娃,打著「共享女友」的名號開起「特殊旅館」,房間內環肥燕瘦、特殊裝扮的女孩兒任君挑選,不必花大錢也能有多重享受。現場值班主管...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韓國頻爆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通報事件,其中部分人接種的正是國內也有用的賽諾菲疫苗,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今(29)日在廣播節目中,大喊如果他是部長,贊成先緩打賽諾菲疫苗,一但證明安全有效後,再恢復也不遲。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僅一句話回應,國內賽諾菲沒出問...

閱讀詳情 »

缺乏科學實證的醫療與健康常識 我就個人至今經驗獲得的基本原則來說,許多健康法,甚至可說幾乎全數,都是由過往流傳下來、「不知為何就是這樣」。 可能是動物實驗的資料、某位偉人說過的話、以前教科書的內容,由過去流傳至今,許多還以都市傳說的形式普及於社會。 換言之,幾乎所有健康法都缺乏科學實證。 由199...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