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宅家防疫不動族小心「血塊塞住血管」! 6大族群當心了

宅家防疫不動族小心「血塊塞住血管」! 6大族群當心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全球突破1000萬大關,台灣疫情雖然趨緩,然而許多民眾還是選擇待在家減少外出活動,不過醫師提醒,長時間久坐臥或久站,可能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嚴重下肢靜脈血栓還可能導致截肢等致命風險。 

血栓累積恐「塞住血管」 導致肺栓塞、永久性血管栓塞

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柯博仁醫師解釋,血栓是一種凝結血塊,若血液中形成血栓,長久下來,會因不良行為減緩血栓分解速度,而累積在血管壁,造成血管內血液堵塞。 

柯博仁醫師進一步表示,靜脈曲張就是淺層靜脈血栓栓塞的一種,而另一種深層靜脈血栓,典型症狀為單側下肢腫脹,長期久站、久坐、中老年人、孕婦、血管受過傷、腫瘤患者等六大好發族群要特別注意。 

如果下肢異常明顯腫脹,出現胸悶、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合併症狀要小心,一旦血栓由靜脈流到各器官,極有可能誘發肺栓塞、永久性血管栓塞,危及性命。 

醫:患者病識感弱 3種手術治療方式報你知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李任光醫師表示,多數民眾對靜脈栓塞的病識感薄弱,常有急性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到院時,已嚴重腫脹、發紫疼痛,甚至因腫脹壓力過大導致動脈受阻、肌肉壞死。 

李任光醫師指出,民眾如果對自己的靜脈曲張有疑慮,可以到院做血管超音波或靜脈血流檢查,症狀輕微者能以抗凝血藥物搭配彈性襪治療。症狀嚴重的患者,除了常規療程外,還能透過更積極手術方式治療。 

栓塞治療方式有三種。傳統導管溶栓術以導管進行藥物溶栓,需要較長時間治療,也有較多出血併發症。另外還有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局部麻醉後,用超音波能量搭配溶栓藥物震碎血栓,住院天數較長。此外,PMT血栓清除導管,透過機械性導管抽吸血栓,可以減少住院時間,也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防疫也要防血栓! 熟記這5點

防疫期間呆在家,醫師提醒5大要點,適時走動、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穿著寬鬆舒適衣服避免衣服太緊影響血液循環、可多穿醫療等級的彈性襪,減少靜脈曲張、平時多運動,控制體重減少下半身負擔,有狀況迅速尋求醫療協助,多與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吸菸是肺阻塞首因! 想要呼吸順暢從「這件事」開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6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學期剛開始不久,一名國中老師講課已講到「燒聲」。受此職業病困擾已久,起初休息少講話,嗓音就逐漸恢復正常,但近1個月來嗓音愈來愈沙啞,且常感到喉嚨疼痛。就醫發現聲帶長繭,再惡化就必須開刀。教師等職業大量運用嗓音 為高危險群教師由於職業屬性需要說很多話,且需要較大的音量,容易...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No.137)採訪撰文/Miki;本文感謝 饒瑞泓醫師提供專業諮詢最近台灣又發生兩起麻醉醫療糾紛,一起是做狐臭手術局部麻醉後發生昏迷,另一起是抽脂全身麻醉後昏迷,一般人總將原因歸咎為「麻醉過敏」,但這些事件真的都是麻醉過敏造成的嗎?又,究竟什麼是麻醉過敏?聽聽麻醉科醫師饒瑞泓怎麼說!何謂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剛過中秋節,隨即邁入歲末秋冬之際,新北市家扶已開始緊鑼密鼓籌備歲末感恩聯歡園遊會。今年邀請到辛龍擔任家扶的愛心大使,辛龍與劉真結婚多年,有名可愛女兒霓霓,對孩子的疼愛不在話下。辛龍也對家扶的孩子感到心疼,看見單親爸爸照顧孩子的不易,因此全心投入公益,也邀請許多藝人朋友一起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於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為使該法能順利如期實施,衛生福利部於107年10月3日發布「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細則」及「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醫療機構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透過「預立醫療決定書」  接受和拒絕維生醫療釐清相關疑義與執行細節規定,包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