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客製化智能藥袋 讓你不再吃錯藥

客製化智能藥袋 讓你不再吃錯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提醒冠心症患者服藥,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曾設計出一款「智慧型藥袋」,該裝置可感應患者的服藥動作,再透過手機APP儲存服藥資料,確保患者定期且正確服藥。高醫也透過工研院文字轉語音技術與藥師創意發想,將要藥袋智能化,渴望能幫助患者用藥更安全;高醫附醫藥學部副主任呂英豪指出,尤其許多需長期服藥的慢性患者,可能經藥師細心解說後,回家還是無法記住何時該吃藥和如何使用藥品,這時就可利用智能藥袋的創新服務,讓自己掌握服藥情況。

掃描藥袋QR code 正確用藥報你知

定期服藥為冠心症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但部分民眾久未發病後,就可能擅自停藥,而導致心臟病復發甚至喪命。「智慧型藥袋」便是為了解決此問題所設計,「智慧型藥袋」裝置本體的造型為夾子狀,患者必須在藥物的鋁箔包裝上,夾上該裝置,由裝置感測器感應患者的動作或聲音。若是病患誤食或忘記吃藥,裝置便會透過手機APP提醒患者,確保其正確地服用每一顆藥物。

高醫的智能藥袋則提供藥袋無限化、藥袋影音化、藥袋會說話以及藥袋客製化等四化服務,像是藥袋無限化,民眾能直接使用手機掃描藥袋上「藥品外觀」QR code,就可了解藥品外觀圖片及說明書;呂英豪副主任表示,民眾也可透過QR code觀看影片,清楚了解如何正確使用該藥品,確保用藥安全。

藥袋會說話 助視障病友瞭解用藥資訊

此外,手機掃描藥袋上QR code還可選擇聽取中文、英語及台語三種語言,讓民眾用聽的了解藥品相關資訊,解決老人家看不清楚藥袋上的文字說明;呂英豪副主任補充,藥袋上「領藥號查詢」QR code也會針對每位病患將每次就診處方中每個藥品的用法及用量播放出來,幫助視障病友、不識字的病人或需要再次確認用藥資訊的民眾,都能確保了解用藥資訊。

響應多元用藥資訊政策 高醫提供藥袋客製化轉譯

為了保障新住民的用藥安全,高醫也響應高雄市衛生局「推動多元文化用藥資訊」政策,提供「印、越、泰」客製化轉譯藥袋文字說明功能,提供給更多需要服務的新住民;呂英豪副主任強調,健保署一直積極推動完整藥袋標示的服務項目,透過智能藥袋的服務,降低民眾吃錯藥風險,也提高藥物治療的最佳療效。

【延伸閱讀】

【讓愛更有盼望】卵巢癌三度復發  新一代標靶藥物為她續命

控制近視點散瞳劑會傷眼嗎? 醫師一次解答錯誤迷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6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冷氣團一波接一波,許多民眾喜愛嗑羊肉爐、燒酒雞及薑母鴨等補品暖身。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入冬以來,皮膚搔癢症患者增加3成以上,尤其以患有乾癬、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者居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志勛表示,天氣轉涼,民眾習慣食補養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擁有明星臉的林姓國中生,神似混血歌手倪安東,卻因漏斗胸感到自卑,每當上體育課要換衣服時,他總是不敢在同學面前更衣,深怕遭受異樣眼光;如今,在接受微創漏斗胸矯正手術後,他終於敢大方展現。林同學母親說,自己兒子因為胸部明顯凹陷,不論做任何活動都堅持穿著上衣,去年到巴里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北市一名男子某日起床後突然足部感到異常刺痛,腳底碰觸地面時有觸電感,甚至無法正常行走,男子自嘲「根本不能腳踏實地」!本以為是因為冬季氣溫驟降、氣血不順而產生不適感,看了中醫也無效,聽了家人的建議至大醫院就診,經診斷後才發現,平時喜愛的慢跑活動竟是元兇。林口長庚醫院物理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泡腳保暖竟燙傷?一名中年男子,日前寒流來襲時,長時間使用泡腳機保暖,結果造成雙足二度燙傷,經醫師詢問才發現,原來該男子患有糖尿病,其下肢感覺神經退化,等到皮膚深度燙傷才有痛覺,所幸及時接受清創及植皮治療,才免除截肢的命運,預計數個星期才能癒合。萬芳醫院整形外科顧問暨主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