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家有35歲以下早發性乳癌患者? 女性不可忽視的遺傳性風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女性乳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第4位,在台灣,發生年齡更比歐美年輕了10歲左右,有些風險不得不防!醫師提醒,國外研究發現,30歲以下罹患乳癌,有3成3帶有遺傳性的突變基因,30到39歲的乳癌患者則約2成2,也就是說,越年輕的患者越有可能是遺傳性乳癌的患者。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不低,新診斷病例1年就有接近1萬3000例,近年並持續攀升,女性不能掉以輕心。

立達診所一般外科醫師張容蓉表示,國內資料顯示,台灣婦女乳癌發生率高峰落在為45到69歲這個年齡層,發生年齡歐美年輕了10歲左右,儘管遺傳性癌症僅占了所有癌症患者的少數,但因為其是癌症高風險族群,還是不能忽視。

文獻顯示,大多數癌症為基因後天偶發突變,但是有5到10%的病患是屬於遺傳性癌症,遺傳性的癌症大部分屬於抑癌基因突變;當父母遺傳一個已經突變的抑癌基因給子女,只要同一位置的另一個基因恰巧又突變造成功能喪失,就可能演變為癌。

張容蓉說,一般常討論女性遺傳性乳癌,國外大型研究找出了4種屬於高度罹癌風險的癌症易感基因(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TP53、BRCA1、BRCA2與PTEN等基因突變,目前研究較多的是BRCA1、BRCA2,皆為自體顯性遺傳,一旦此基因產生突變,其家族子代中所有成員有50%機會帶有此突變基因;如果女性同時有BRCA1和BRCA2突變,更有90%的機會得到乳癌。

一旦家人被診斷出早發性乳癌患者(35歲以下),張容蓉提醒,就得當心自己也可能屬於高風險族群,除了早一步接受基因檢測,評估採取預防措施之外,更要提早開始進行乳癌篩檢,以利及早發現腫瘤,早期治療。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武漢返台發燒1人隔離檢驗中! 「特殊不明原因肺炎」要列法定傳染病了

難吃難睡「選舉症候群」投票前後一周最凶 3要點助你調適身心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暈眩 矯正內耳石頭崩塌 治療高血壓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

閱讀詳情 »

愛滋病檢查 這麼做就可以 愛滋病介紹     是一種因為感染了愛滋病毒(HIV),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漸漸受到玻壞,無法對抗環境中存在的細茵或病毒,而出現一連串的感染症狀,最後導致死亡。所以又稱之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國內是十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經造成好幾...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連續3天因為「出國旅遊」導致確診個案爆增,前天6例、昨天8例,今(17)日甚至衝破二位數,單日新增10例,一再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指揮中心已經回頭去追3月3日至14日自歐洲入境並有症狀者,一律召回,回...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國內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一升再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最新宣布,自3月19日零時起再把亞洲19國、東歐1國及美國3州的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執意出國者,視為明知故犯,不但沒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