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家長再撐一下!腸病毒估11月底脫離流行期 雙北、宜花東還得警戒

▲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十分重要。(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長再撐一下!疾管署今(12)日預估,腸病毒疫情在接下來的兩周可望持續下降,最快月底就可以正式脫離流行期,不過,目前全台還有雙北、新竹以及宜花東等地區的疫情仍在流行閾值以上,國內也新增1名南部9個月大男嬰因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心肌炎,所幸經住院治療已返家。

該名男嬰,是在10月24日因反覆發燒就醫,26日進一步出現持續高燒、四肢及軀幹出現紅疹,且出現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重症前兆,再次就醫後被收治住院,住院期間出現嘔吐、盜汗、心搏過速、持續發燒、活動力低下及驚嚇反射等症狀,診斷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心肌炎。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男嬰經檢驗審查確認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還好經治療後症狀改善,已於11月6日出院返家,而疫調顯示,男嬰的4歲姐姐先前亦因感染腸病毒發病。提醒民眾一旦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務必留意其健康狀況,若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降低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

根據疾管署監測,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萬1409人次,與前一周持平,目前疫情仍處於流行期;今年累計有57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包含1例死亡病例,以感染腸病毒71型45例為多。

好消息是,羅一鈞說,疾管署預估最快月底即可以脫離腸病毒的流行期,目前中南部各縣市皆已先一步脫離流行,不過,雙北、新竹以及宜花東等地區還不能掉以輕心,再次呼籲,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民眾一旦發現家中感染腸病毒之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大醫院接受治療。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國登革熱爆5年來最高峰 過去少見病例的雲南、江西都列旅遊警示

校園營養午餐開放「氟鹽」護齒 食藥署祭出標示新制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繼賈靜雯在去年以40歲大齡產下女兒「咘咘」後,伊能靜也在今年一月以47歲的年紀成功懷孕。這幾年來,高齡產子屢見不鮮,更成為一種趨勢。錯過黃金生育期的女性,到底要如何擁有「好孕氣」呢?愛群診所副院長吳劭穎醫師表示,35歲之前是女性的黃金生育期,過了35歲之後,胚胎發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就會逐年增加,要避...

閱讀詳情 »

近年大家很愛服用益生菌,甚至認為連脹氣都可靠益生菌解決,事實上,若是腸內菌引起的脹氣的確可減緩不適,但是其他原因,益生菌可就沒輒了!別再認為益生菌是仙丹囉! 周先生從年輕時即有腹瀉情形,特別是在緊張、焦慮或恐慌時,更是需要頻頻跑廁所,有時談話到一半突然想到也要上一下廁所,嚴重時更是一天腹瀉5&sim...

閱讀詳情 »

(photo credit:remedydaily.com)     又到了一年之中最需要「防曬」的日子,尤其最近台灣氣候酷熱,光是2016年6月份的平均高溫就打破了120年來的紀錄。對於許多過敏性皮膚與怕曬黑的民眾來說,如何防曬成為了今年夏日的嚴峻考驗。 (photo cred...

閱讀詳情 »

大腸憩室症與年齡老化有直接相關,長期便祕更會促使大腸憩室的形成與發炎的產生,家中若有長者需注意平日的高纖食物攝取量,減少提供高油脂食物,以及充足的水分和適度運動,進而達到預防作用。 隨著大腸鏡檢查的普及,有不少人在檢查後發現自己的腸子有憩室(diverticulum),這種憩室的發生率不亞於息肉,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