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宿便不淨,當心腸癌找上你!5大重點教你看,你有宿便嗎?三餐這樣吃準沒錯!

宿便不淨,當心腸癌找上你!5大重點教你看,你有宿便嗎?三餐這樣吃準沒錯!

新年剛過,大吃大喝之後,大家更應該關心自己的腸道健康。要觀察自己的消化速度其實方法很簡單,金針菇因為難消化,有個綽號叫「明天見」,晚餐可以吃金針菇,看看多久才會再相見。過去人類大約花8∼12小時就能消化掉,但是因為現代人缺乏纖維素及少吃蔬果的狀況下,很可能需要80∼120個鐘頭。也就是說我們排出來的糞便,竟然是3天前吃進去的。其實人體有70%的免疫力來自腸道,宿便若積存在人體內,產生的這些毒素,堆積在腸道裡面,將造成免疫力大崩壞。現在就讓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帶著大家認識該如何避免宿便,以及平時又該怎麼吃來防便秘。

 

什麼是宿便?

高雄榮總肝膽腸胃科許秉毅醫師表示,「宿便」這個名詞其實是被創造出來的!在醫學當中根本沒有這個名詞。如果真的要說,如果排便的次數一周小於2次,便便在腹中停留超過72小時的話,應該就算是宿便。

 

別急著轉骨! 長不高竟與宿便有關!?

台灣營養基金會公布「學童飲食與便秘問題調查」結果,發現6至12歲學童中,28.3%有便秘的情況,若以全國同齡學童近149萬人估算,相當於有42萬名學童深受便秘所苦。研究再分析便秘和身高的關係,發現便秘學童的整體平均身高矮3.05公分。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高差異情況越見顯著。便祕本來較常發生在腸道老化的銀髮族身上,但現代人常吃加工食物,加上生活緊張、缺乏運動,造成孩童便祕提早報到。

宿便不淨,當心腸癌找上你!5大重點教你看,你有宿便嗎?三餐這樣吃準沒錯!==

 

那些族群比較容易便秘產生宿便?

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醫師說明,以下這些狀況,容易讓便祕找上你:

  1. 久坐不運動:上班族(包括學生),坐久了容易忘記要維持正確坐姿,為了屈就電腦螢幕,背部沒有挺直、縮下巴,常呈現弓身、駝背姿勢、骨盆往前傾。但長期駝背會讓橫結腸下垂,腸胃「擠成一團」,沒有蠕動的空間,使得腸胃蠕動和新陳代謝變慢。
  2. 不愛喝水:水可以讓腸道中的食物體積膨脹,才可以往前推動。所以如果水喝不夠,就很容易結在腸道裡面動彈不得。
  3. 緊張大師:腸蠕動受自主神經系統調節,而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調節作用相反。精神緊張時,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引起血管收縮,而腸道周圍供應腸道血液的血管同樣在此影響下收縮,減弱胃腸道蠕動。而在放鬆狀態下,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使得血管擴張,有助於血液供應,有利於胃腸道蠕動。

宿便不淨,當心腸癌找上你!5大重點教你看,你有宿便嗎?三餐這樣吃準沒錯!

 

每天正常排便的人也會有宿便嗎?

如果每天都有排便習慣,而且上完之後沒有肚子脹脹的不舒服的感覺,就明顯沒有宿便。如果兩、三天才排便一次的人,只要隔兩天以上就是宿便。

我有宿便嗎?5大重點教你看:

 1. 不用力就很難排便

  2. 即使上過廁所也排不乾淨

  3. 排便很硬很難排出

  4. 排便時呈現一顆顆

  5. 每周排便少於3次

宿便不淨,當心腸癌找上你!5大重點教你看,你有宿便嗎?三餐這樣吃準沒錯!

 

腸道解壓助排便三餐就要這樣吃!

許秉毅醫師的順暢菜單

早餐-燕麥片(膳食纖維4克)

午餐-中餐5穀米+一碗青菜(膳食纖維4克+6克)

晚餐-晚餐5穀米+一碗青菜 (膳食纖維4克+6克)

許秉毅醫師建議大家可以多吃些水果,像拳頭大的橘子,就有3克的膳食纖維。

宿便不淨,當心腸癌找上你!5大重點教你看,你有宿便嗎?三餐這樣吃準沒錯!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9點《健康2.0》!

相關推薦

催生要不要? 診間對話 焦慮婦A:「人家都說催生比較痛耶,是真的嗎?」 焦慮婦B:「我聽說催生好像很容易吃全餐。」 焦慮婦C:「有人跟我說千萬不要催生,直接剖腹好了。」 淡定林:「人家是誰?從哪聽說?認真聽我說就好了啦。」   ▼思宏的OS▼ 都到了要不要催生的關鍵時刻,不要再對荒謬的謠言...

閱讀詳情 »

無痛分娩,讓產程美好一點 診間對話 焦慮夫1:「醫生,我做無痛結紮要全身麻醉!」 焦慮夫2:「我結紮時要完全睡著!拜託不要讓我有感覺!」 焦慮夫3:「醫生,結紮時,在場會有女生嗎?我如果覺得痛是不是很丟臉。」 傻眼林:「⋯⋯這麼小的刀都要求全麻,你們應該向老婆深深一鞠躬,因為生孩子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閱讀詳情 »

困在「愛的勞動」她該如何找回自己  蔡碧倩(化名)是位獨身女性,在外商工作近十年,能力受上司賞識,時常外派到其他國家考察,或代表台灣分公司到亞洲區總公司開會。對她而言,工作不僅為了謀生,更是肯定自我的最重要方式,這種生活卻遭到了嚴重的挑戰,來自家裡的挑戰。   蔡媽媽失智了一段...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唯有強健的身體,才能擁有理想的退休生活。近年來,民眾的健康意識逐漸抬頭,許多人花了大筆的費用,自費各項檢查,除了確認是否罹癌之外,也希望可以揪出體內的罹癌基因,藉此早期治療,預防癌症的發生。 其實,不用花錢,政府就有提供許多癌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