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寶使用抗生素 日後心臟疾病風險大增

寶寶使用抗生素 日後心臟疾病風險大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爸媽們知道嗎?每次寶寶染感生病住院所施打的針劑、服用的藥物,可能對寶寶的未來發育產生影響,最新的研究指出,5歲以下的嬰幼兒因感染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成年後心臟異常或是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56%。
五歲前用抗生素 心臟、代謝問題風險升高
發表在小兒科醫學雜誌中的研究指出,成年後,心臟疾病與代謝問題異常的風險增加,可能與兒童時期接受抗生素治療有關。研究發現,若是曾在5歲前接受抗生素治療,24歲後可能發生體重過重的問題。
風險隨著治療次數增加
研究也指出,這些風險,隨著抗生素治療的次數越多,風險也隨之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嬰幼兒時期因「病毒型」感染住院的寶寶,心臟與代謝指標異常的風險也較高,研究認為,因臨床上區分細菌型或病毒型感染有其困難,因此生病的寶寶多會接受此類「不必要的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寶寶健康 切勿因噎廢食
但研究也強調,許多民眾有「使用抗生素會傷害身體」的迷思,是因抗生素經由肝與腎代謝,因此肝腎不佳者通常有代謝問題,但除非寶寶有先天的腎臟疾病之外,使用時控制其劑量,幾乎不會產生所謂的副作用。市面上的抗生素多有當地主管機關的核准,不至於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寶寶生病時,切勿拒絕專業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3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4歲趙小姐,因工作繁忙,常常三餐不定時定量,導致身高163公分的她體重飆至85公斤,36歲時就被診斷出二型糖尿病,成了糖胖症患者,但因長期服用藥物治療糖尿病,導致藥物控制逐漸變差,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採以減重代謝手術,接受縮胃曠腸手術一年半後,不僅飯前血糖從190降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80多歲羅爺爺,糖尿病超過20年,有次右腳拇指甲不小心勾到褲子,發生小傷口一直無法癒合,紅腫發炎半年傷口不斷擴大,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導致腳拇指切除,但惡夢仍然沒結束,接受高壓氧40次,傷口1年都沒辦法復原,後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尖質幹細胞治療,6周就出現癒合薄膜。 糖尿病...

閱讀詳情 »

台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的長照褥瘡、糖尿病、意外傷患等等慢性病照護已經成為醫療沈重的負擔。 像三軍總醫院就跟臍帶血業者合作,研發透過幹細胞治療幫助病患皮膚再生,成功救回截肢長者的性命。衛福部近幾年積極推動《特管辦法》,多家醫院申請,包括癌症治療等,次長石崇良也說,明年也將加速整合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的70 歲陳先生,因雙上肢麻痛併左肩無力,走路變慢且不穩而求診。經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檢查後,顯示是節段型的後縱韌帶骨化症,且2個節段脊髓有壓迫症狀,藉由前位椎間盤切除減壓融合手術移除骨化的後縱韌帶,術後1週出院,其上肢症狀與步態皆有改善。後縱韌帶骨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