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寶發燒莫輕忽 恐慢性腎衰竭

寶寶發燒莫輕忽 恐慢性腎衰竭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中7個月大黃小弟日前因發燒、輕微咳嗽先到診所拿藥,反覆發燒四、五天,轉診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確診為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因左腎功能受損,未來恐有較高機率,罹患慢性腎衰竭。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劍韜表示,若發現孩子反覆發燒超過三天,應立刻赴醫檢查,及早正確診斷及治療,避免造成永久性的健康傷害。

嬰兒連續高燒莫輕忽 急性泌尿道感染

黃小弟反覆發燒多日,因沒有合併其他明顯症狀,爸媽先到診所拿藥,認為「過幾天應該就會好」,然而吃了藥卻不見效,轉診至醫院檢查。陳劍韜說,抽血檢查時發現,白血球指數高達3萬5千,血液發炎指數超過正常值13倍。尿液常規檢查,白血球指數也破千。

陳劍韜立即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黃小弟的雙側腎盂腎及左腎前端實質發炎,留取尿液培養,確診為大腸桿菌引起的左側「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及雙側「急性腎盂腎炎」。經過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7天後,才順利出院,但因為大葉性腎盂腎炎為較嚴重的泌尿道感染,出院後仍需持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三週以上。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 問題在腸道與糞便

陳劍韜指出,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主要是因腸道或糞便中的細菌,從會陰部經尿道跑到膀胱或腎臟,通常一歲以下的男寶寶,會有泌尿道先天性構造異常的問題,發生感染的機率較高;相反的,一歲以上的女寶寶,因尿道較短,細菌容易進入膀胱,故感染機率比同齡男生高。

家長警覺稍一不「腎」 問題大條了

陳劍韜強調,相較於年紀較大的孩子,一歲以下的兒童,發生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並不明顯,出現發燒時,已是急性腎盂腎炎,容易嚴重惡化為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若不及時處理,恐演變為腎膿瘍,容易導致腎臟結痂、萎縮,未來罹患高血壓、蛋白尿的機率增高,女性懷孕時,則易併發妊娠毒血症,甚至需終身洗腎。

陳劍韜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反覆發燒超過三天,不論是否有明顯症狀,都應提高警覺,立刻赴醫檢查找出病因,平時也應注意孩子的排泄習慣,以及外生殖器的正確清潔方式,才能避免產生泌尿道感染。

【延伸閱讀】孩子出遊好怕腸胃痛 靠電解質液加益生菌神救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9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唉,腰酸背痛!這樣的不適感經常困擾年長者,經過檢查需要開刀,又擔心術後風險,讓自己苦不堪言。為了協助患者與家屬釐清疑慮,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針對年齡逾 80 歲,並接受過腰椎手術的病人進行回溯性研究,發覺大多數的脊椎手術風險並不高,只要經由適當的評估與術前的準備,即使是年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面對疾病危害許多人常不知所措,特別是女性朋友對於各種身體症狀與問題時,總會有些害羞不便說明;有時到了婦產科看診,又因為門診時間短促,很難清楚了解自己婦科問題的成因及保健方式。婦科醫師鄭丞傑指出,有些婦女門診時覺得尷尬,然而「內診」與「肛診」在多半有必要,民眾不必太過擔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肥胖常引發許多慢性疾病,但較少會和腎臟病聯想在一起。長庚醫院針對2萬多名接受健檢的成人,計算每個人的內臟脂肪指數(VAI)並分析其與慢性腎臟病的關聯,結果發現VAI越高的人,血壓、血脂、空腹血糖就越高,腎功能也越差,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1.5倍,顯示肥胖和腎臟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30歲左先生是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病患,原本僅視野部份缺損及夜盲,5年前視力急驟下降,到最後完全失去視力,也失去了工作能力,甚至從未看過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接受了電子眼植入手術後5個多月,他已可以看見公車,也可自行過馬路。更重要的是,終於可以看見2歲的兒子,圓了最大心願。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