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原來一直都吃錯了!雞蛋這樣吃沒營養還會要你命

原來一直都吃錯了!雞蛋這樣吃沒營養還會要你命

煮雞蛋的時間越長越好?NO!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油煎雞蛋過老,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水開了再煮3分鐘即可。這時雞蛋呈溏心狀,營養成分最利於人體吸收。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鐘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鐘;「5分鐘」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原來一直都吃錯了!雞蛋這樣吃沒營養還會要你命

生雞蛋比更熟雞蛋有營養?NO!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並非更有營養。

1.生雞蛋難消化,浪費營養物質.人體消化吸收雞蛋中的蛋白質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腸裡的胰蛋白酶.而生雞蛋中的蛋清裡有一種抗胰蛋白酶的物質,會阻礙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2.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症」。

3.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並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鬆軟,才更有益於人體消化吸收。

4.大約10%的鮮蛋裡含有致病的沙門氏菌、黴菌或寄生蟲卵.如果雞蛋不新鮮,帶菌率就更高。

5.另外,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原來一直都吃錯了!雞蛋這樣吃沒營養還會要你命

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NO!

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抑制人體蛋白酶的活性,影響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和吸收,雞蛋的蛋清裡含有黏性蛋白,可以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使蛋白質的分解受到阻礙,從而降低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

原來一直都吃錯了!雞蛋這樣吃沒營養還會要你命

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NO!

雞蛋殼的顏色與營養價值的關係並不大,分析表明,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取決蛋的營養價值而言,其高低主要取決於飼料的營養結構與雞的攝食情況,與蛋殼的顏色無多大關係。從感官上看,蛋清越濃稠,表明蛋白質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質越好。正常情況下,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稍好一些。

原來一直都吃錯了!雞蛋這樣吃沒營養還會要你命

雞蛋怎麼吃營養都一樣?NO!

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蛋為100%,嫩炸為98%,炒蛋為97%,荷包蛋為92.5%,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由此看來,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原來一直都吃錯了!雞蛋這樣吃沒營養還會要你命

雞蛋食用注意事項

蛋必須煮熟吃,不要生吃,打蛋時也須提防沾染到蛋殼上的雜菌。嬰幼兒、老人、病人吃雞蛋應以煮、臥、蒸、甩為好。另外,毛蛋、臭蛋不能吃。冠心病的人吃雞蛋不宜過多,以每日不超過1個為宜,對已有高膽固醇血症者,尤其是重度患者,應儘量少吃或不吃,或可採取吃蛋白而不吃蛋黃的方式,因為蛋黃中膽固醇含量比蛋白高3倍,可達1400毫克每百克。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飲食西化影響,不少小朋友喜歡吃漢堡、炸雞、薯條等高油脂食物,又懶得運動,容易造成營養過剩,小心長不高!醫師指出,營養過剩會導致第二性徵提早報到,造成荷爾蒙分泌增加,使骨骼生長板提早閉合,身高可能不如預期。雙和醫院小兒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范揚灝表示,一般來說,女生8歲後、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名40多歲生活單純的家庭主婦,因罹患淋巴癌而入住醫院治療,卻因為反覆肺炎不見病情好轉,經過血液檢驗才發現,原來感染了愛滋病。家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保守的家庭主婦,竟然會感染愛滋,追溯才得知,原來先生長期在外地工作,曾與性工作者發生過危險性行為行為,才會感染愛滋病毒。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今年第二度代言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計畫」的楊祐寧,今日啟程前往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此次行程意義非凡,他將探望一位與自己同一天生日又同名的資助童,現年8歲的安東尼奧(Geymer Antonio)。楊祐寧透露,雖然我們擁有富裕、便捷的生活,但人與人間的關係卻不一定緊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生病初期通常無異狀,但症狀發生時,其實已經很嚴重了!醫師診間觀察發現,許多B、C型肝炎帶原者,自覺身體無異狀而未定期接受檢查,直到出現容易疲倦、疲勞、食慾不振等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肝臟已經纖維化、硬化,甚至長出肝癌。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鍾承軒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