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強迫和成癮問題的家庭
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試圖增加影響力
在有酗酒或毒癮問題的家庭中長大,後續所造成的傷害可能非常大。其他強迫行為和成癮問題(例如購物、性、色情或上網)可能看起來還比較溫和,些甚至受到社會認可(例如工作狂)。但是這些強迫行為和成癮問題所造成的後續情況,仍然足以破壞家庭;至少會給家人帶來壓力,並產生不良的心理後果。
以工作狂為例。「工作狂」和「努力工作」或「超時超量的工作」是不一樣的。強迫自己無止境地工作,與履行職責或完成工作的態度比較不相關,比較類似於去舒緩一些未表明的恐懼,或滿足某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你可能會擔心, 如果不工作, 你將面臨可怕的「存在空虛感」(existential vacuum):持續工作以避免缺乏意義的感覺,或是問題可能與你的家庭生活或未滿足的關係需求有所關聯。無論工作狂背後的心理原因是什麼,深陷工作狂熱的人都會在家中產生負面的心理後果。
根據研究員布萊恩.羅賓森(Bryan Robinson)的說法:
儘管「工作狂」一直被視為二十世紀表面上最好聽的家庭問題,但在家庭問題文獻中,這個主題其實長期被低估或忽視;可能是因為文化風氣都在讚頌其優點,而未能描述優秀表現和工作熱情對家庭系統所產生的有害缺點。工作狂的配偶和孩子幾乎都面臨孤獨、不被愛、孤立的感覺,而且無論是情感層面或現實生活,也都有被遺棄感。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工作狂的配偶和孩子幾乎都面臨孤獨、不被愛、孤立的感覺,而且無論是情感層面或現實生活,也都有被遺棄感。
臨床文獻顯示,許多工作狂的孩子傳承了與工作狂父母相同的問題:他們成為被他人牽著走的人,尋求他人的認同以滿足成人世界的期望。最近的研究指出,與非工作狂的成年子女相比,工作狂的成年子女有更嚴重的憂鬱及焦慮問題,以及更強烈的強迫傾向。
如果你想要在有強迫或成癮問題的家庭中,試圖處理問題及生存下去,最好承認你其實無法控制這種情況。如果你想要控制情況,只會造成對結果產生期盼依戀和痛苦,這種情況確實有可能:因為你只會再次發現,仍然無法得到你所期盼的結果。你爸爸仍在酗酒,妹妹仍在注射毒品,或者媽媽還在強迫性的暴飲暴食。
然而,你可以自問:「在這種情況下,我可以試著產生一些影響力嗎?」你的心態如果只是這樣,便不會對結果產生依戀。這樣的心態不但能讓你更達觀、更超然,還能同時擁有改變局面的期望。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如果你想要在有強迫或成癮問題的家庭中生存,試著產生一些影響力吧,該怎麼做?
「試著產生一些影響力」是什麼意思?可能是邀請妹妹和你一起參加「戒毒匿名會」:不要逼她、不要懇求她,只是盡可能設法以輕鬆、友善、關愛的方式去邀請她。她會想和你一起去嗎?如果她還沒準備好,極有可能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如果她剛好準備好了,你的提議也許就救了她一命。你無法控制她,但是你可能(只是可能)在她的人生中發揮一些積極的影響力。
本文摘自大好書屋《親情,也需要界限:認清10種家庭問題╳8種告別傷害的方法,找回圓滿的自己》。
【更多資訊請上《日月文化集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