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專家提醒口罩選用4要點 網友嘆:根本買不到!

專家提醒口罩選用4要點 網友嘆:根本買不到!

【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綜合報導】出門尋找口罩,詢問親友有沒有買到口罩,近日來搶口罩已成為「全民活動」。目前一片口罩難求的情況,許多民眾連跑好幾間超商都買不到。許多關於如何正確使用口罩的資訊,在網路上瘋傳,如果配戴方式錯誤,不用談武漢肺炎沒辦法防制,就連一般感冒病毒也擋不了。但對於想買口罩都買不到的民眾而言,只能大嘆:根本買不到!不過,政府相關單位正傾盡全力增加產量,甚至動員國軍弟兄加入口罩生產線,希望口罩慌可以很快得到紓解。專家提醒,配戴口罩的方法首先要確定防水層(有顏色的那一面)在外,並注意口罩要完整包覆住鼻子與嘴巴,且使用一次最長6個小時就要更換新口罩。

 

戴口罩有顏色的朝外 白色或淺色在裡面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面對武漢肺炎首先要確認是否買對口罩。一般紙口罩與布口罩很難阻隔病毒,最好是配戴外科口罩。這類外科口罩使用3層材質組成:

 

1.最外層:最外層是防水層(有顏色),以不吸水的不織布為材質,可擋住飛沫口水。

2.中間層:中間層以特殊不織布材質作為隔離層,把細菌病毒阻隔在外。

3.最內層:最內層材質為可吸水的不織布,較為舒適且柔軟平滑,接觸口鼻部位皮膚時比較舒服。

 

柳朋馳提醒,曾有謠言指出,健康人戴口罩正戴,把防水層(有顏色)朝外,生病的人則要反戴,讓防水層向內,這是「絕對錯誤」的配戴方法,不論生病與否,都要將防水層朝外,才能夠同時阻隔內與外的汙染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因為如果舒適層對外的話,當沾到飛沫口水時,病菌就很容易滋長,增加疾病傳染的風險。

 

另一方面,配戴口罩一定要完全遮覆口鼻,口罩上端的壓條一定要完整貼著鼻子上端,也就是所謂的山根,口罩下端則要拉到下巴,從鼻子到嘴巴都要完整的在口罩保護下。兩側耳掛或鬆緊帶,不能太鬆但也不可太緊,剛剛好讓口罩貼附卻不會有緊繃感,如果發現吐氣時,氣會鼻梁周邊出來,就代表口罩沒戴好。

 

配戴N95口罩呼吸不易 較適合第一線醫護人員

 

武漢肺炎似乎越來越嚴峻,一般民眾是否需要用到N95口罩?柳朋馳解釋,雖然N95口罩可以阻擋95%的0.3微米物體,但配戴時嚴密罩住口鼻,不容易呼吸,可能讓人喘不過氣想要拿下,反而更容易失去保護,喪失了原本戴口罩的用意。而實際上,外科用口罩的保護力已經非常足夠,相較於配戴N95,呼吸更順暢,比較容易維持長時間的配戴。

 

N95口罩防護力強,相較於一般民眾,更適合用於第一線醫護人員。柳朋馳強調,第一線醫護人員由於接觸致病菌的風險非常大,需要最好的防護措施。而目前武漢病毒在台灣沒有社區散佈的情況,一般人配戴外科口罩就已經足夠預防疾病了。將高效能醫療資源留給醫療人員,譬如N95口罩,才能更有效去保護醫療人員和保護自己。

 

1個口罩戴6小時 上下班各戴1個才安全

 

柳朋馳另外提醒,當細菌或病毒被攔在口罩外,會隨著時間慢慢增加數量,1個口罩約使用6個小時就要更換,換句話說,一般上班族可以上班用1個口罩,下班再用1個口罩,千萬不可以重複戴同1個口罩。更換或丟棄舊口罩時,雙手一定不可以觸碰到防水層,以免雙手碰到病菌,一不小心就因此染病。

 

雙手不要碰口罩外層 塑膠袋包好再丟

 

丟棄口罩時也要注意和小心。柳朋馳補充,由於環境髒汙或病菌已經沾附在口罩外層,如果雙手不小心接觸,又摸了臉部眼睛周邊或嘴巴,反而又陷入危險。因此丟棄使用過的口罩時,最好將外層防水層往內折,手不要觸碰到防水層,用舒適層包覆住防水層,再用塑膠袋把廢棄口罩包好丟到垃圾桶,以免病菌滋生向外飄散。

 

由於市面上的口罩非常缺貨,手邊如果完全沒有外科口罩的話,那也只能使用紙口罩或布口罩,起碼阻擋飛沫直接進入口鼻,但由於無法阻隔細菌病毒,只能短時間在人群聚集處配戴,離開後紙口罩就要馬上丟棄,布口罩則是要用漂白水清洗,最好能備有2至3個,便於每天清洗短暫應急,維持到能取得外科口罩為止。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統計,全台約有三百萬名B肝帶原者,五十萬名C肝帶原者,由於肝病往往會有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三步曲,致使肝病患者心生恐懼;其實,除了西醫在治療肝病有其諸多方法之外,中醫對於肝病的治療則是也有其獨到之處,而且也有很多研究在進行。對於肝病治療有很多經驗的李深浦中醫師即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夏天又濕又熱,成為容易孳生黴菌的環境,小心當黴菌寄生在趾縫足底皮膚角質內等,就容易造成發炎反應,形成香港腳;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組長張展維指出,其實香港腳的臨床表現都不相同,民眾千萬不要自行購藥塗抹,以免使症狀惡化。像是就有民眾就以為使用冰醋酸,可以殺死黴菌,其實冰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臨床上,許多老人家都出現腳抽筋,影響睡眠等困擾,因此就醫治療,根據統計,大約50歲以上的人,有一半都曾有相關經驗;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指出,其實包括成人或兒童都常發生,只是隨著年齡增長,因為肌肉逐漸耗損,相對就會使抽筋的次數增加。夜間腳抽筋,會出現腿、足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帕金森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且多元,患者即使接受檢查也容易誤診。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最新研究證實,AV-133正子影像可以精確診斷帕金森病,協助醫師進行早期鑑別診斷帕金森病、退化性疾病,及早給予患者正確藥物治療,可望作為將來評估神經保護及神經再生療法,如幹細胞或基因療法等療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