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對抗新冠病毒勤洗手、戴口罩 更要防範「病從眼入」

對抗新冠病毒勤洗手 戴口罩 更要防範「病從眼入」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隨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感染數及死亡人數不斷增加,由於病毒本身的變異性讓病情更加難以捉摸,除了一般常見的發燒、咳嗽及呼吸道症狀之外,越來越多新冠肺炎患者出現非典型的症狀,如腹瀉、嗅覺、味覺喪失,甚至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的RNA能從患者的眼淚和結膜分泌物中檢測出來,亦即眼睛也可能成為傳染途徑!


眼科醫師李怡萱指出,呼吸道並非新冠病毒的唯一傳播途徑,新型冠病毒確實可以透過接觸眼睛的結膜,或是咳嗽、打噴嚏等水霧而引起結膜炎,此病毒藉由水霧在不同的物質上停留的時間各不相同,最久可能達1個星期,因此,民眾有可能因為接觸到這些受汙染的物體,而產生感染現象。


根據目前的臨床觀察,新冠病毒所引起的結膜炎難以和一般常見的急性結膜炎做區別,加上眼睛的黏膜是唯一暴露在外的身體黏膜,雖然是作為阻擋微生物的生理機制之一,但黏膜的抵抗力不及皮膚,一不小心病毒就會經由眼睛黏膜入侵全身,存在感染風險。


李怡萱醫師表示,根據WHO的統計資料分析,新冠病毒引起結膜充血的比例只有0.8%,反而是過敏性結膜炎或是一般感冒引起的病毒性結膜炎發生率更高,尤其到了換季時期,許多人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搔癢、分泌物增加等症狀,過敏性結膜炎患者不揉眼睛讓人癢得受不了,卻只會越揉越癢。部分民眾因感冒症狀引起的紅眼,或產生大量結膜分泌物、流淚、充血,甚至因此導致視力模糊,病毒性結膜炎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家中有人感染,其他人也容易發生。


無論是為了防範新冠病毒或是急性結膜炎,李怡萱醫師建議,除了要勤洗手、戴口罩之外,還要注意不要用手揉眼睛,再者,平時配戴隱形眼鏡的人應改戴一般眼鏡,戴眼鏡不僅可減少手與眼睛接觸的機會,還能作為抵擋飛沫的「護目鏡」,並且記得要每天清洗眼鏡,以免接觸到殘留在眼鏡上的病毒,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防範措施,才能避免「病從眼入」。


李怡萱醫師提醒,雖然防疫期間民眾應盡量避免進出醫療院所,但是若有眼睛明顯不適,如經常流淚、不斷出現分泌物、眼睛充血、紅、腫、癢等症狀出現,還是建議盡速就醫,別因為害怕疫情而不敢就醫,耽誤疾病的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台大公衛推估6月底疫情低點 歐洲北美疫情開始降溫
身陷火場如何逃出「生」路? 打火哥教你火災求生術

就❤NOW健康
你的健康生活良伴,快加入NOW健康FB粉絲團!
NOW健康YouTube頻道,更多影音點此進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就要:NOW健康

★編輯嚴選:想知道國內新冠確診個案全紀錄? 國網中心報你知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社會企業蔚為風潮,台灣百靈佳殷格翰經營社會服務平台,秉持「開創健康」的精神,致力推廣「用創意解決問題」,期望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帶領各界共同關注需要被解決的台灣醫療議題。藥業社會服務平台 2年前在「臉書」成立台灣百靈佳殷格翰公共關係暨內部溝通經理吳耀仁表示,2年前開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罹患憂鬱症,壽命較短?根據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院發表研究指出,相較沒有情緒疾患的人,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死亡率,這種狀況在女性中更明顯。女性受產後憂鬱、更年期賀爾蒙影響,較男性易罹患憂鬱症。90年代後女性壓力大 憂鬱症率增加研究以 3410 名加拿大成年人為對象,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無肛症病患不只無法順利排便,更可能影響多重器官,最常見的是脊髓異常,部分則是有膀胱功能不全的問題;臨床上,一名無肛症男童,不到10歲就面臨慢性腎臟病2期。無肛症男女相當 4000人有1人據統計,國內無肛症發生率約4000分之1至5000分之1,男女比例相當。雙和醫院小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兒福聯盟所公布的「偏鄉弱勢孩童過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發現,有超過三成三的孩子曾覺得冬天外出衣服不夠暖,晚上睡覺時,也有三成六孩子覺得棉被不夠暖;另外,還有超過一成的弱勢孩子曾經在冬天,因家裡沒錢買瓦斯而只能洗冷水澡。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兒盟特別號召大家一起動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