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對抗老花眼 水晶體置換不再視茫茫

  現代人無論再怎麼保養,努力維持外在的光鮮,面對老花眼找上門的不便,也只能妥協在老花眼鏡下,接受不得不顯露的老態。有些人以為,只要年輕時有近視就不用擔心老了有老花,事實上近視與老花的成因不同、視物遠近也不同,所以2者不能一概而論。反而我們常見到同時有近視與老花問題的人,為了要同時看清楚遠、中(看電腦)、近(閱讀、滑手機)得配上2副以上的眼鏡,才能取得視力的協調與平衡。

  眼科醫生陳逸川表示,老花眼是水晶體與睫狀肌的老化現象,導致原本會自動對焦的「調視力」變弱,看近時的影像無法準確地聚焦於視網膜上。一般人通常多是發現自己閱讀書報時,開始必須拿遠一點才比較看得清楚,才開始察覺罹患老花。醫生強調,有近視的人也可能合併罹患老花眼,尤其現代人離不開3C產品,使得睫狀肌功能加速衰退,老花發生年齡提前,老花的度數亦會增加。

  57歲的劉先生近來到眼科求診,他發現自己的近視度數在這2、3年內從600多激增到1000度,經確診為罹患核性白內障。劉先生表示除了近視度數激增,老花也讓他很困擾,每次開會或是看資料,2副眼鏡得不時換來換去非常麻煩。陳逸川採用新型微切口技術,為他置換全焦段人工水晶體後,術後第2天可正常上班,恢復日常活動及工作,同時近視與老花1次解決,從此告別多年的眼鏡人生,2周的恢復期過後,不僅遠得看得清楚,看電腦、看手機這種中、近距離的視力也恢復良好。

  在台灣,眾多高度近視患者更是早發性白內障的高危險族群。陳逸川說明,近視600度以上就屬於高度近視者,臨床發現,這個族群進入40歲以後,罹患核性白內障的風險增加,病患近視度數會在短期內激增,如果同時間老花找上門,的確影響生活品質。幸好現在水晶體置換微創切口手術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傷口只有2 mm以下,不但縮短病人復原時間,更重要的是傷口越小、組織傷害越少,可降低術後散光以及併發症的機率。

  不過,因為每個人的眼睛狀況都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全焦段人工水晶體。比方說,沒有夜間開車或是使用電腦習慣的人,三焦點或是雙焦點水晶體就足以滿足。陳逸川提醒,民眾在術前務必請醫師詳細檢查與評估,再配合自己的工作型態、生活習性、經濟能力,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以這位57歲的劉先生為例,考量他還在上班,有夜間開車的需要,綜合評估後才會決定採用。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20萬人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屬於門診微創手術,傷口小,不需縫線,局部點麻醉即可,術後約1到2周內視力就能恢復。陳逸川建議,不一定要等到罹患白內障,只要是高度近視、高度遠視或高度散光,同時又老花的患者,經醫師評估視網膜健康良好,沒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等問題者,就可以考慮採用這種抗老花水晶體置換,將原本老化或功能不佳的水晶體換掉,達到1次解決老花、近視、遠視、散光等多種視力障礙,改善視力老化造成的生活不便。

相關推薦

近期疫情嚴峻,許多行業受到波及而停業,昨(31)日立法院3讀通過紓困條例,基隆市長林右昌宣布,將射出「協助勞工的3支箭」,其中包括安心即時上工、安心就業計畫以及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在「安心即時上工」方面,林右昌表示,市府將釋出短期工作職缺,只要基隆市民本身有勞保或就業保險的紀錄,就能到就業服務中心登...

閱讀詳情 »

國產高端疫苗爭議方興未艾,不僅遭質疑未完成臨床第三期試驗,還被有心人士操作「政務人員炒股」。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教授在臉書上痛批,「疫苗接種有社會正義、公平及公正,不能強勢把持,特別搖旗吶喊,充當敵人的棋子!我憤怒了!」連日來,高端疫苗遭攻擊未完成臨床第三期試驗。陳時中昨天在疫情記者會上,比較歐美4...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死亡人數持續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267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262例本土個案及5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65例,總計332例。而確診個案中又新增13例死亡,讓這一波疫情3周以來已累計害命125人了。陳時中說,目前篩檢塞車數...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王聿瀠 李文成 羅偉哲/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拼七十二小時之內送件申請買疫苗,出動夫人曾馨瑩代勞,中午已經把八大項文件通通送進食藥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首度回應,開口就是「謝謝郭台銘先生非常積極的辦理這事情」,陳時中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