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急性心肌梗塞險要命 檢查揪出主動脈剝離病灶

  57歲的男子在洗澡時突然胸悶、暈厥,經救護車送至急診,檢查後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經用藥及心導管介入性檢查治療後,生命跡象仍不穩定,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病因是主動脈剝離。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部主任侯紹敏指出,主動脈是身體最大動脈,負責將心臟的血液通往全身,一旦主動脈剝離、破裂,就會造成全身血液供應問題,以致器官缺氧壞死,致死率極相當高。

  一般主動脈剝離可又分為A、B型2種,A型是升主動脈剝離,這段主動脈位於心包膜腔內、靠近心臟,容易造成心包膜填塞導致休克,需要緊急手術,高達45%病人於發作當下死亡。;

  B型則是不包括升主動脈的降主動脈及其下的大血管,不易破裂,可先經由內科藥物治療,穩定血壓,日後逐漸恢復機率較大。

  侯紹敏指出,主動脈剝離典型症狀為前胸到後背突然出現撕裂般劇痛,心肌梗塞則是胸悶胸痛,且衍生至手臂或下巴,甚至以胃痛為主要表現,兩者症狀明顯不同,容易辨識。

  不過,主動脈剝離如果位於心臟冠狀動脈時,病人就會出現缺血性心肌梗塞,症狀為胸悶胸痛。令人擔憂的是,醫師在搶救這類患者時,通常使用抗凝血藥物、直接以心導管治療,但容易增加出血風險。

  該名57歲男性就是典型個案,病人主訴,以及心電圖、心肌酵素檢查都指向心肌梗塞,但背後真正原因卻是主動脈剝離,如果沒有即時發現,正確處置,死亡風險極高。

  侯紹敏部主任提醒,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以及血管退化的中老年人都屬於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天冷時,務必注意保暖、規律用藥,如果出現劇烈胸痛(前胸到後背)、呼吸困難、休克暈厥,一定要儘速就醫。

相關推薦

生命中,看似毫無關係的點滴經歷,最終都會奇蹟般連成一條線,而你,經過漫長等待,只會發現自己在不斷接近真相。半年多前,突然皮膚敏感嚴重,忐忑無助時接觸到自然療法。經檢查,自然療法醫生診斷,病根是消化系統疲弱。開的藥不多,禁食餐單倒很長,要忌口10多種食品,其中有我至愛的小麥製品(麵包、麵條、蛋糕等)...

閱讀詳情 »

燒傷後…他努力復健,希望能好好吃一頓飯,回家陪伴他愛的家人 阿豪,因為一場職場火災,造成全身65%、深3度的燒傷,燒傷面積遍及了臉、背部與四肢。突如其來的意外,狠狠地奪去了他原本的面貌、打亂了他的人生!受傷之後,阿豪走路、彎腰、吃飯…都必須像個孩子般重新學習。身為長子的他...

閱讀詳情 »

全世界最具權威、安全性也最值得信賴的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也會感染炭疽病菌?事實上日前真的差點就發生了。研究人員未徹底確認炭疽病菌已全部死亡,便從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帶到較低級別實驗室,差點引發 75 位 CDC 人員被感染,如果真的發病,死亡率將達到 9 成。 CDC 已給所有可能曝露在炭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