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下巴惹的禍 11歲男童嘴唇往前突出

小下巴惹的禍 11歲男童嘴唇往前突出

兒童小下巴,當心易有講話漏風、睡眠呼吸中止症,家長不應輕忽。11歲李小弟牙齒排列不正且下巴後縮,診斷為小下巴,媽媽擔心他往後說話可能漏風,而選擇矯正治療。牙醫師表示,小下巴為受到遺傳、從小吸手指等不良習慣影響,下小巴兒童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顳顎關節炎、暴牙等問題,家長應於孩子7到8歲時到醫院診斷評估。

收治病例的開業牙醫師羅秋美說,正常下巴長度比人中(鼻子下方到上嘴唇間的長度)長度為2比1,但若受到遺傳、從小吸手指等影響,幼兒下巴長度恐會過短,容易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顳顎關節炎,或是下排牙齒易咬到上顎牙肉等,甚至約5成暴牙孩童都有小下巴問題。

羅秋美說,傳統矯正小下巴為使用矯正器矯正下巴長度,但其矯正器大又累贅,外觀不好看,戴著也不舒服,兒童多不願使用,使得矯正效果差,現有最新的下顎前導隱形牙套為透過支撐力道不同的牙套,矯正下巴長度,矯正療程約需8個月到2年,目前此治療無健保給付,費用須25萬至35萬元。

羅秋美提醒,治療小下巴黃金治療期需為兒童9至12歲間,此時骨骼仍在發育階段較好治療,一旦超過12歲骨骼已發育完成,若要治療小下巴,就只能用手術開刀治療,提醒家長若孩子出現講話漏風、暴牙、嘴唇不易閉合等,此為下小巴初期症狀,應至牙科評估,如已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顳顎關節疼痛等,應速就醫診斷,以評估治療方式。

以上分享自蘋果日報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430/1344649/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確診「連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繼續再寫連續第11天確診「加零」新紀錄,這也是國內連續第36天以來沒有出現本土個案了,指揮中心也特別擺上白河蓮農們種植的台灣蓮子,取其確診「連止」的諧音。 ...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疫情趨緩之後,解封措施陸續出爐,但酒店、舞廳何時能夠開門,再度上演中央、地方不同調,尤其針對陳時中拋出要改「實名制」為「實聯制」,不要求名字,只要求實際可以聯絡上人,台北市府今(18)日仍強調「實名制」更重要,相關措施若業者根...

閱讀詳情 »

▲(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人「動」不夠!根據台北市衛生局2019年調查結果,竟有6成台北市民眾「1個月內運動不到10分鐘」,台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莉玲更觀察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加上中國有2名中學生戴口罩跑步猝死的新聞傳出,更讓民眾外出戴口罩運動產...

閱讀詳情 »

▲(照/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明顯降溫,但還是有不少較為緊張的民眾,足不出戶、也睡不好。中醫師就提醒,身體免疫系統的平衡很重要,過與不及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許多人在疫情中焦慮失眠,飲食沒有節制,攝取過多油炸食物或甜食,都容易造成免疫系統的負荷因而失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