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下巴惹的禍 11歲男童嘴唇往前突出

小下巴惹的禍 11歲男童嘴唇往前突出

兒童小下巴,當心易有講話漏風、睡眠呼吸中止症,家長不應輕忽。11歲李小弟牙齒排列不正且下巴後縮,診斷為小下巴,媽媽擔心他往後說話可能漏風,而選擇矯正治療。牙醫師表示,小下巴為受到遺傳、從小吸手指等不良習慣影響,下小巴兒童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顳顎關節炎、暴牙等問題,家長應於孩子7到8歲時到醫院診斷評估。

收治病例的開業牙醫師羅秋美說,正常下巴長度比人中(鼻子下方到上嘴唇間的長度)長度為2比1,但若受到遺傳、從小吸手指等影響,幼兒下巴長度恐會過短,容易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顳顎關節炎,或是下排牙齒易咬到上顎牙肉等,甚至約5成暴牙孩童都有小下巴問題。

羅秋美說,傳統矯正小下巴為使用矯正器矯正下巴長度,但其矯正器大又累贅,外觀不好看,戴著也不舒服,兒童多不願使用,使得矯正效果差,現有最新的下顎前導隱形牙套為透過支撐力道不同的牙套,矯正下巴長度,矯正療程約需8個月到2年,目前此治療無健保給付,費用須25萬至35萬元。

羅秋美提醒,治療小下巴黃金治療期需為兒童9至12歲間,此時骨骼仍在發育階段較好治療,一旦超過12歲骨骼已發育完成,若要治療小下巴,就只能用手術開刀治療,提醒家長若孩子出現講話漏風、暴牙、嘴唇不易閉合等,此為下小巴初期症狀,應至牙科評估,如已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顳顎關節疼痛等,應速就醫診斷,以評估治療方式。

以上分享自蘋果日報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430/1344649/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聞癌色變,國健署今(29)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8年新發癌症人數及癌症時鐘雙破歷史新高紀錄,癌症奪命「又快又凶」趨勢擋不住,而國健署進一步分析更發現,有6大癌症的發生年齡都比較早,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以及子宮體癌全落在5字頭。 最新國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罹癌男女有別,國健署今(29)日公布國內201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比較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較大的癌症別,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8倍與14.8倍;而女性的十大癌症排行方面,肺癌則是首度超越大腸癌躍居第...

閱讀詳情 »

綜合媒體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上週專家小組會議後評估,染疫者病毒核酸檢驗(PCR)的循環閾值(Ct值)34以上培養不出病毒,與檢驗陰性相差無幾,因此決議修正解隔離標準,未來只要一採陰性、二採Ct值34以上,又或者連續二次採檢都Ct值34以上,就可以解除隔離,縮短不必...

閱讀詳情 »

台灣對英國加嚴防疫措施後,首架從英國返台班機華航班機昨天傍晚底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該航班有3例確診,1人為發燒者、2人無症狀。發言人莊人祥指出,2名確診個案分別為本國籍10多歲男性及女性,另有1位英國籍30多歲男性確診,發燒個案(案792)Ct值低,代表病毒量高。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召開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