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兒科醫師告訴你,流感疫苗怎麼打

小兒科醫師告訴你,流感疫苗怎麼打

 

 

最近是流感疫苗接種的季節,很多家長還是弄不清楚疫苗施打的方法,或是不知該不該選擇自費疫苗,接下來我就介紹流感疫苗的施打方法

 

六個月至三歲的兒童,從來沒有施打過流感疫苗:

可以施打公費三價流感疫苗,間隔一個月(最少28天),需接種第二劑公費三價流感疫苗。

 

三歲至八歲的兒童,從來沒有施打過流感疫苗:

可以施打公費三價流感疫苗,間隔一個月(最少28天),需接種第二劑公費三價流感疫苗。

可以施打自費四價流感疫苗,間隔一個月(最少28天),需接種第二劑自費四價流感疫苗。

可以施打自費四價流感疫苗,間隔一個月(最少28天),需接種第二劑公費三價流感疫苗。

可以施打公費三價流感疫苗,間隔一個月(最少28天),需接種第二劑自費四價流感疫苗。

 

六個月至三歲的兒童,以前曾經施打過流感疫苗:

只要施打一劑公費三價流感疫苗。

 

三歲至八歲的兒童,以前曾經施打過流感疫苗:

只要施打一劑公費三價流感疫苗。

只要施打一劑自費四價流感疫苗。

 

三價與四價流感疫苗的不同:

這是很多家長想要知道的答案,該選擇自費四價流感疫苗嗎?

先來了解一下三價和四價流感疫苗的不同

三價流感疫苗:包含兩型A型流感疫苗(H1N1、H3N2),一型B型流感疫苗。

四價流感疫苗:包含兩型A型流感疫苗(H1N1、H3N2),兩型B型流感疫苗。

 

四價流感疫苗=三價流感疫苗+一型B型流感疫苗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製作呢?先來了解流感疫苗的製作的流程,是半年前經過專家學者開會,預估半年後會流行那些型別的流感,然後開始製作,畢竟這些專家並不是神,所以並不能百分百猜對未來,三價A型流感疫苗裡面有兩型A型流感疫苗(H1N1、H3N2),一型B型流感疫苗,施打完之後,發現B型流感疫苗的準確性較不足,常常發現打完三價流感疫苗以後,還是會被B型流感所感染,所以就把三價流感疫苗多加一種B型流感疫苗,就成了四價流感疫苗。

 

所以四價疫苗在兩型A型流感疫苗(H1N1、H3N2),一型B型流感疫苗(三價流感疫苗)的效果是一樣的,只比三價流感疫苗多一種B型流感的保護而已,代價是需要付出一劑大概一千元的代價。所以家長可以視經濟能力選擇要不要施打四價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的目的:

根據2014年的研究,施打流感疫苗可以減少74%兒童,因為流感住進加護病房的機率。

根據2016年的研究,施打流感疫苗可以減少50歲以上成人57%,因為流感住進加護病房的機率。

根據研究,施打流感疫苗可以減少79%的糖尿病患者與52%的慢性肺病患者住院的機率。

 

所以你會發現,施打流感疫苗,並不能讓你完全不會得到流感,但是可以降低流感造成的住院率與重症發生的機會。

 

打流感疫苗的另一個目的,就公衛的概念而言,打流感疫苗的人可以幫助沒打流感疫苗的人預防流感,根據研究,一個得到流感的人平均可以傳染給三個人,所以一個傳三個,三個再傳給九個,疫情就會不可收拾,如果三個人中有人有打流感疫苗,就可以降低流感傳播的範圍,所以家裡小孩打流感疫苗,可以避免家中的老人得到流感,這就是群體保護的概念。

 

 

 

陳俊仁醫師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陳俊仁醫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本文圖片來源 flickr

 

 

 

延伸閱讀

自費跟公費疫苗流感的差別

2017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跟往年不同喔!

 

 

懷孕 生產 育兒 健康 豐富資訊都在
成長百科www.newlife101.com.tw

 

 

★有任何Q&A問題都可以提出喔! 

  https://goo.gl/forms/YdcyQBmPJdMWUFBa2

 

★歡迎到成長百科FB粉絲專頁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newlife101tw/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掌冒出奇奇怪怪的斑點,千萬要小心!台中就有一名64歲的退休媽媽,女兒經常陪她聊天,也會幫忙按摩抒壓,今年初女兒就發現媽媽手掌兩側有紅斑,上網一查資料,擔心可能是「肝掌」,懷疑與肝癌有關,趕緊帶著媽媽就醫檢查,真的確診為肝癌初期,經手術切除,順利恢復中。 收治病人的亞...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6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個案及44例境外移入。桃園市昨天新增3名確診,父母親和幼兒被採檢出陽性,市府防疫團隊擴大匡列後,其中包括3個家庭群聚,有一家6口確診,其餘則有2個家庭有2人確診,Ct值介於...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悶燒」久久不退,更要注意老人家的心理狀況!董氏基金會引用最新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的一項研究提醒,研究發現,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和孤獨,建議不妨採取6大作法,對身旁的銀髮族長者提供關懷跟協助。 這一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分析《英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臂不舉,問題可能很大!一名60歲男子,右肩膀就陸續出現疼痛、手臂無法上抬等症狀,一開始自行貼藥膏,也做了復健,但持續3個月依舊沒有改善,最後求助醫院骨科,仔細檢查才發現,其實是因為旋轉肌袖退化造成破裂,必須進行肌腱修補手術。醫師提醒,旋轉肌袖破裂的症狀有時與五十肩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