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悶」出憂鬱和孤獨 銀髮族受害最深!家人必學6招脫困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悶燒」久久不退,更要注意老人家的心理狀況!董氏基金會引用最新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的一項研究提醒,研究發現,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和孤獨,建議不妨採取6大作法,對身旁的銀髮族長者提供關懷跟協助。

這一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分析《英國老化縱向研究》中5146名年長者的數據,結果發現,若比較受試者於2018至2019年及疫情開始發生的2020年的數據,憂鬱症狀患病率自疫情流行前的12.5%,於2020年6到7月間增加至22.6%,並在同年的11到12月進一步上升至28.5%。

不只憂鬱而已,研究也顯示,自2020年6到7月和11到12月期間,焦慮症的患病率也從9.4%上升到10.9%;孤獨感也增加,其生活品質更惡化。尤其,女性和沒有伴侶的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惡化的情況更加嚴重;社會經濟不平等也持續存在,較貧窮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最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賴德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長期就醫的患者因害怕被感染,而不願到醫院就診,此外,有關長者施打疫苗後不幸身亡的報導,也讓不少長者對施打疫苗感到恐懼及焦慮,更不敢外出,進而影響情緒及睡眠狀況,因長期缺乏刺激使得認知功能下降。

賴德仁強調,銀髮長者首要還是在身體狀況許可下能接受施打疫苗,並維持規律生活,不因疫情日夜顛倒;飲食均衡,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及避免肌少症;同時與他人保持互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疫情讓所有人面臨生活改變的適應問題,特別是年長者,依年齡細分初老、中老及老老,其中後兩者族群因行動力不足需較多協助,受影響最深。

葉雅馨建議,針對身旁長輩可提供的關懷或協助,有以下6點:1、維持基本的聯繫,每天以電話關心與長輩話家常;2、當要前往長輩家裡時,做好基本的防備,像去之前避免太頻繁外出,減少成為足跡被匡列的風險,不呼朋引伴邀請更多人前往,抵達長輩家時徹底做好酒精消毒;3、協助長輩操作或設定3C的通訊設備,如LINE、平板的遊戲或電視頻道,方便他容易操作追劇;4、引導長輩建立利他行為的模式,像是關心晚輩、準備食物分送、生病中的朋友給予電話關懷等;5、與長輩一同整理照片,從中回憶及聆聽他分享當時的人事物;6、和長輩討論列出希望執行的清單,例如疫情後想跟誰聚餐、想採買某項東西等,協助整理他可以做些什麼,提升積極正面的部分。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學生哈「電子煙」增幅超過2倍 全台已驚現6例電子煙肺病

一家雙胞胎兒子全罹罕病 全身肌肉萎縮!僅剩手腳末端能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美國疫情持續升溫,歐盟各成員國同意將美國從歐盟安全旅遊名單中移除,這代表美國及其他5個國家(以色列、科索沃、黎巴嫩、黑山、北馬其頓)的遊客,可能需要COVID-19採檢及隔離才能入境。《路透社》報導,安全名單主要在統整歐盟的旅行政策,並非約束歐盟成員國,這些國家還是可以自由決定邊境開放政策。例如德國...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趨緩,三度迎來「加零」,雖29日突然增加13例本土病例,但昨(30)日確診數也重回個位數。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分析指出,僅新增3例,且這7天新增的都是舊案,「Alpha疫情在台灣可說已經結束了」。他也說,接下來要開學千萬不能鬆懈,就算打完2劑疫苗如果不防疫,保護力就會下降。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臟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每年奪走2萬多人性命,凶狠僅次於癌症,國健署就參考國際實證並串接健保資料發展出本土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index.jsp),只要是35至70歲的民眾,花時間走完3步驟,就能計算未來...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愛在美式大賣場採購保健食品的消費者要注意了!食藥署今(30)日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其中Costco好市多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的「科克蘭液體葡萄糖胺軟骨素」就被檢出防腐劑超標,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將針對該產品調升抽檢率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