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悶」出憂鬱和孤獨 銀髮族受害最深!家人必學6招脫困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悶燒」久久不退,更要注意老人家的心理狀況!董氏基金會引用最新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的一項研究提醒,研究發現,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和孤獨,建議不妨採取6大作法,對身旁的銀髮族長者提供關懷跟協助。

這一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分析《英國老化縱向研究》中5146名年長者的數據,結果發現,若比較受試者於2018至2019年及疫情開始發生的2020年的數據,憂鬱症狀患病率自疫情流行前的12.5%,於2020年6到7月間增加至22.6%,並在同年的11到12月進一步上升至28.5%。

不只憂鬱而已,研究也顯示,自2020年6到7月和11到12月期間,焦慮症的患病率也從9.4%上升到10.9%;孤獨感也增加,其生活品質更惡化。尤其,女性和沒有伴侶的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惡化的情況更加嚴重;社會經濟不平等也持續存在,較貧窮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最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賴德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長期就醫的患者因害怕被感染,而不願到醫院就診,此外,有關長者施打疫苗後不幸身亡的報導,也讓不少長者對施打疫苗感到恐懼及焦慮,更不敢外出,進而影響情緒及睡眠狀況,因長期缺乏刺激使得認知功能下降。

賴德仁強調,銀髮長者首要還是在身體狀況許可下能接受施打疫苗,並維持規律生活,不因疫情日夜顛倒;飲食均衡,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及避免肌少症;同時與他人保持互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疫情讓所有人面臨生活改變的適應問題,特別是年長者,依年齡細分初老、中老及老老,其中後兩者族群因行動力不足需較多協助,受影響最深。

葉雅馨建議,針對身旁長輩可提供的關懷或協助,有以下6點:1、維持基本的聯繫,每天以電話關心與長輩話家常;2、當要前往長輩家裡時,做好基本的防備,像去之前避免太頻繁外出,減少成為足跡被匡列的風險,不呼朋引伴邀請更多人前往,抵達長輩家時徹底做好酒精消毒;3、協助長輩操作或設定3C的通訊設備,如LINE、平板的遊戲或電視頻道,方便他容易操作追劇;4、引導長輩建立利他行為的模式,像是關心晚輩、準備食物分送、生病中的朋友給予電話關懷等;5、與長輩一同整理照片,從中回憶及聆聽他分享當時的人事物;6、和長輩討論列出希望執行的清單,例如疫情後想跟誰聚餐、想採買某項東西等,協助整理他可以做些什麼,提升積極正面的部分。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學生哈「電子煙」增幅超過2倍 全台已驚現6例電子煙肺病

一家雙胞胎兒子全罹罕病 全身肌肉萎縮!僅剩手腳末端能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北市今天再度+0,市長柯文哲表示,隨著疫情趨緩,原則上會恢復9月開學的實體上課,目前設置的規範為1個班級有1人確診,則該班停課,若全校有2人以上的師生確診則全校停課14天,他也指出,防疫指引會做彈性的規劃。另外,柯文哲表示明天中央就會再撥補疫苗給北市,希望能在開學前讓教職員都接種疫苗。柯文哲指出,...

閱讀詳情 »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說要推行疫苗護照,讓打過疫苗的人可以不用梅花座,但此建議被新北市長侯友宜質疑是在懲罰沒有打到第一劑疫苗的人,柯文哲則回應,這種疫苗護照的制度在歐美非常流行,相信以後也會在全世界通用,說不實用、懲罰的人是「真的不懂,還是在誤導」?柯文哲之前說要推疫苗護照,如果打過疫苗就不用梅花座,但...

閱讀詳情 »

新北市今(23)日新增4名本土確診,其中一例曾到過花蓮。花蓮縣政府召開記者會說明,該確診者與同行者共40人,於8月12日搭乘火車到花蓮,進行宗教活動,但並未和在地宗教團體接觸。而該確診者入住的民宿業者目前採檢陰性,也已通知後來入住的8組外縣市旅客。花蓮縣政府下午召開線上記者會說明,案16040於8月...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穩定,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宣布,8月24日起開放籃球場、公園涼亭及體健設施,以及海泳、浮潛等水域遊憩活動。不過,市府表示,兒童遊具設施部分,因憂心群聚,會配合學校開放持續滾動式檢討,目前仍維持不開放。新北市府指出,海泳、浮潛等水域遊憩活動需採預約制,同一場次要以同住家人或同車親友為主,代表不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