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未來10年罹患5大主要慢性病風險 只要3步驟!衛福部平台幫你算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臟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每年奪走2萬多人性命,凶狠僅次於癌症,國健署就參考國際實證並串接健保資料發展出本土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index.jsp),只要是35至70歲的民眾,花時間走完3步驟,就能計算未來10年後罹患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等5種主要慢性疾病的風險。

國人罹患心臟疾病,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其中又以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與高血壓性心臟病,較常見於中壯年族群,另外心絞痛、心肌梗塞則是最常見的冠心病,也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國健署進一步分析就發現,國人40歲以上民眾有4分之1(25.2%)血脂異常、5分之1(21.2%)血壓高,更有近5成(48.48%)腰圍過粗,這些高於標準值的異常,正是罹患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吳昭軍警告,只要飲食攝取上偏向高油、高糖、高鹽,長期累積的不良生活習慣容易產生血壓、腰圍及體重等生理數值超標的健康問題,除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提高外,冠心病可能已經悄悄的找上門。

國健署表示,35至70歲的民眾只要上「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就可以透過3步驟輕鬆掌握風險:步驟1、準備最近一次健檢報告,找出成人健康檢查或勞工健檢報告,或透過「健康存摺」查詢最近一次成人預防保健結果;步驟2、進入「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步驟3、輸入相關資訊,以女性為例,冠心病需須輸入性別、年齡、腰圍、收縮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腰圍等6項,輸入完成後按下「計算」鍵,即可知道自己的風險程度。

國健署強調,計算風險之後,還須落實健康指引於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趨吉避凶,包括天天量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養成運動習慣(每周3到4次、每次30分鐘,每周至少150分鐘)、體重控制(BMI維持在18.5到24,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且戒除菸、酒,飲食少油、少鹽、少糖,避免久坐,以減少罹患慢性疾病風險。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胎兒38周「急」著出生!產婦來不及篩PCR 救護車上產子

好市多夯貨「科克蘭葡萄糖胺」防腐劑超標! 食藥署攔下8千公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宣稱,台灣疫苗陸續到貨,接種率超過45%,等他打到第二劑疫苗,就代表疫苗很足夠了,台北市長柯文哲狠酸「沒人在乎蘇貞昌打第二劑沒」,蘇貞昌冷回:「我沒注意他講了什麼。民眾黨13日則在臉書發文痛批,高風險長者接種莫德納二劑不到1%,二類官員施打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卻已...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朱麒鼎/台北報導 宏恩醫療財團法人宏恩綜合醫院在每年9月第三週訂定為「病人安全週」,2021年世界病安活動主題為「把握關鍵,產除風險」。2021年9月13日至9月19日訂定為「病人安全週」,由朱紀洪院長帶領全院主管與醫療品質團隊熱情響應,並與衛生福利部及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訂定...

閱讀詳情 »

【記者李欣/台北報導】 後疫情時代,大家要如何安心重啟生活?國父紀念館與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合辦的神氣家族人生智慧寶庫公益講座,9月12日因颱風改為線上分享──「入秋養肺好過冬」秋天進補 開春打虎,讓中醫師告訴你秋天可以為自己補甚麼!中醫師呂桓毅分享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有其意義,即使是疾病,背後也有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台灣12至17歲青少年23日起將開始施打BNT疫苗,家長繳交同意書到今(14日)截止。只是不少家長憂心BNT對孩子們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有疑慮,尤其是所謂的「心肌炎」,讓部分家長人心惶惶。對此,國內幾位醫界權威也在近期發表了自己對於BNT疫苗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進行分析、解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