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未來10年罹患5大主要慢性病風險 只要3步驟!衛福部平台幫你算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臟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每年奪走2萬多人性命,凶狠僅次於癌症,國健署就參考國際實證並串接健保資料發展出本土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index.jsp),只要是35至70歲的民眾,花時間走完3步驟,就能計算未來10年後罹患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等5種主要慢性疾病的風險。

國人罹患心臟疾病,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其中又以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與高血壓性心臟病,較常見於中壯年族群,另外心絞痛、心肌梗塞則是最常見的冠心病,也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國健署進一步分析就發現,國人40歲以上民眾有4分之1(25.2%)血脂異常、5分之1(21.2%)血壓高,更有近5成(48.48%)腰圍過粗,這些高於標準值的異常,正是罹患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吳昭軍警告,只要飲食攝取上偏向高油、高糖、高鹽,長期累積的不良生活習慣容易產生血壓、腰圍及體重等生理數值超標的健康問題,除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提高外,冠心病可能已經悄悄的找上門。

國健署表示,35至70歲的民眾只要上「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就可以透過3步驟輕鬆掌握風險:步驟1、準備最近一次健檢報告,找出成人健康檢查或勞工健檢報告,或透過「健康存摺」查詢最近一次成人預防保健結果;步驟2、進入「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步驟3、輸入相關資訊,以女性為例,冠心病需須輸入性別、年齡、腰圍、收縮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腰圍等6項,輸入完成後按下「計算」鍵,即可知道自己的風險程度。

國健署強調,計算風險之後,還須落實健康指引於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趨吉避凶,包括天天量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養成運動習慣(每周3到4次、每次30分鐘,每周至少150分鐘)、體重控制(BMI維持在18.5到24,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且戒除菸、酒,飲食少油、少鹽、少糖,避免久坐,以減少罹患慢性疾病風險。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胎兒38周「急」著出生!產婦來不及篩PCR 救護車上產子

好市多夯貨「科克蘭葡萄糖胺」防腐劑超標! 食藥署攔下8千公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研究指出,台灣可能於2026年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意味著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以上,扶老比逐年上升的嚴峻情況,將導致青壯年族群在照顧長者的負擔越趨沉重。台灣在生育率全球吊車尾的情況之下,是否已經準備好面對這樣的社會趨勢? 網友們又是如何看待老年照護議題? 台灣雲...

閱讀詳情 »

近期常見情殺、潑酸,類似恐怖情人的社會案件層出不窮,想要理性分手有時比相愛更難,兩性專家提出恐怖情人5大人格特質,包含個性衝動、容易失控、有暴力傾向等,如果另一半有這類傾向跟反應,建議應早一點分手。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分析105年至108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案件,每年首要困擾皆為兩性關係。如何理性分手、...

閱讀詳情 »

服用藥物以後,皮膚出現紅疹、眼睛產生不適紅腫等症狀,該怎麼辦呢?服藥過後若是發生這些症狀時,就要懷疑自己可能是發生藥物過敏了,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假如在用藥期間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藥物過敏6大前兆症狀,要立即攜帶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就醫,讓醫生知道您用了哪些藥品。 藥物過敏是在...

閱讀詳情 »

市售的保健食品琳瑯滿目,民眾到底該如何選擇呢?前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表示,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其中健康食品是由「健康食品管理法」所規範,而特殊營養食品是由「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範。 所謂的「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詞,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並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