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兒腦麻不放棄! 中西醫合療提升病童與家屬生活品質

小兒腦麻不放棄! 中西醫合療提升病童與家屬生活品質

【NOW健康 王詩茜/花蓮報導】5歲林小弟因為早產過程腦部缺氧造成腦性麻痺,1年半前,開始經由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醫師,接受中西醫復健合療,目前林小弟的睡眠、肌張力均有明顯改善,林小弟的母親指出,林小弟的好轉,也大大改善全家的生活品質。


家長不放棄 腦麻病童 1年前開始嘗試中醫針灸


凡是對林小弟有幫助的治療,林媽媽都非常願意嘗試,自林小弟1歲起,她就帶著兒子北上看中醫接受治療,後來在「媽媽社群」中,得知楊成湛在幫助腦麻孩子症狀改善很有經驗,於是帶著孩子就近向楊醫師求診。


「腦性麻痺相當於中醫『五遲』、『五軟』、『五硬』」楊成湛指出,林小弟因為腦部缺氧造成大腦神經元損傷,影響他的四肢活動及運動,所以透過針灸頭部與四肢來活化大腦神經元,也緩解、降低四肢高張力的狀況。


針灸搭配中藥緩解四肢僵硬症狀 中西醫合療讓患者進步明顯


另外,楊成湛也針對林小弟便秘及呼吸道感染肺部等腦麻病童常見的兩大系統問題,以針灸搭配中藥來調理脾胃與提升免疫功能,楊成湛說,中醫及早治療與西醫復健早療是一樣的觀念,及早治療對病童整個病情恢復會有更好的效果,且臨床也發現,越早接受治療,腦麻孩子的症狀能慢慢地獲得改善與緩解。


「現在弟弟的便祕與四肢高張力狀況,跟之前比改善很多」林媽媽說,有中醫針灸、中藥調理搭配西醫的復健治療,林小弟的筋變軟、語言也進步很多,治療過程雖然辛苦,但看著孩子勇敢接受治療,且一天比一天進步,讓她非常開心,也更有信心繼續做中西醫合療。


把握兒童大腦的可塑性 「小兒腦性麻痺計畫」中醫照護被納入健保


腦性麻痺是大腦在發育未成熟前,因某些原因造成部分腦細胞受到傷害或病變,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常合併語言溝通及智能與學習發展上的多重障礙,楊成湛指出,兒童大腦具有相當的可塑性,依中醫經絡循行理論,以針灸百會四神聰、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太衝等穴道與捏脊督脈、膀胱經與按摩經絡經穴等,可以改善腦部循環,促進肌肉及神經末梢的功能,放鬆肌肉張力,增加運動能力,改善腦麻病童的肌肉張力、增強肢體活動度,並輔以中藥如杜仲、遠志、白朮、茯苓等來醒腦開竅、開脾健胃。


健保局推出「小兒腦性麻痺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計畫」,只要經由西醫門診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病患、或外院轉診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病患,年齡區間限定為2-12歲,可透過小兒科或復健科門診轉介約診加入此計畫。楊成湛說,腦性麻痺孩童在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也能在健保給付範圍中,獲得更完善的中醫醫療照護。


更多NOW健康報導
▸網球肘跟打網球無關! 上班族、家庭主婦都是好發族群
▸夏天才防曬? 冬天沒做好防曬結局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根據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結果統計,長者的跌倒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且每年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5至40%。而在臺灣,跌倒更是65歲以上長者因事故傷害導致死亡的第2位,且盛行率極高,每6人中就有1人曾有跌倒情形。運動強度不足長者 身體功能將下降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就設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不少人聽到自己長腫瘤、得了直腸癌,第一句話就是「醫師,我肛門要不要挖掉?我不想揹袋子」。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魏柏立指出,現代醫學進步,因罹患腸癌要裝人工肛門的比例已微乎其微,不少直腸癌二、三期的患者,靠著手術前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後續再搭配手術,就有很好的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NBA籃網球員林書豪,先前在季賽首戰印第安納溜馬時,在帶球上籃後,落地時卻抱著右膝直呼疼痛,經檢查後,確診為髕骨肌腱受傷。當時替林書豪檢查的醫師表示,髕骨肌腱撕裂對運員是極大的傷害,若僅是撕裂傷,經治療後還是有機會能夠重返運動場,但若是髕骨肌腱斷裂,則可能因此得告別運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痔瘡可說是現代文明病之一!需要久坐久站的上班族、手機族,長期有便秘困擾及產後新手媽咪等族群,都是痔瘡發作的高危險群。近期南韓藝人李洪基就因痔瘡復發,為儘快復原,就醫進行手術。然而,許多患者長期受痔瘡所苦,但又害怕開刀引起的痛苦及風險,因此一拖再拖。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大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