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兒腦麻不放棄! 中西醫合療提升病童與家屬生活品質

小兒腦麻不放棄! 中西醫合療提升病童與家屬生活品質

【NOW健康 王詩茜/花蓮報導】5歲林小弟因為早產過程腦部缺氧造成腦性麻痺,1年半前,開始經由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醫師,接受中西醫復健合療,目前林小弟的睡眠、肌張力均有明顯改善,林小弟的母親指出,林小弟的好轉,也大大改善全家的生活品質。


家長不放棄 腦麻病童 1年前開始嘗試中醫針灸


凡是對林小弟有幫助的治療,林媽媽都非常願意嘗試,自林小弟1歲起,她就帶著兒子北上看中醫接受治療,後來在「媽媽社群」中,得知楊成湛在幫助腦麻孩子症狀改善很有經驗,於是帶著孩子就近向楊醫師求診。


「腦性麻痺相當於中醫『五遲』、『五軟』、『五硬』」楊成湛指出,林小弟因為腦部缺氧造成大腦神經元損傷,影響他的四肢活動及運動,所以透過針灸頭部與四肢來活化大腦神經元,也緩解、降低四肢高張力的狀況。


針灸搭配中藥緩解四肢僵硬症狀 中西醫合療讓患者進步明顯


另外,楊成湛也針對林小弟便秘及呼吸道感染肺部等腦麻病童常見的兩大系統問題,以針灸搭配中藥來調理脾胃與提升免疫功能,楊成湛說,中醫及早治療與西醫復健早療是一樣的觀念,及早治療對病童整個病情恢復會有更好的效果,且臨床也發現,越早接受治療,腦麻孩子的症狀能慢慢地獲得改善與緩解。


「現在弟弟的便祕與四肢高張力狀況,跟之前比改善很多」林媽媽說,有中醫針灸、中藥調理搭配西醫的復健治療,林小弟的筋變軟、語言也進步很多,治療過程雖然辛苦,但看著孩子勇敢接受治療,且一天比一天進步,讓她非常開心,也更有信心繼續做中西醫合療。


把握兒童大腦的可塑性 「小兒腦性麻痺計畫」中醫照護被納入健保


腦性麻痺是大腦在發育未成熟前,因某些原因造成部分腦細胞受到傷害或病變,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常合併語言溝通及智能與學習發展上的多重障礙,楊成湛指出,兒童大腦具有相當的可塑性,依中醫經絡循行理論,以針灸百會四神聰、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太衝等穴道與捏脊督脈、膀胱經與按摩經絡經穴等,可以改善腦部循環,促進肌肉及神經末梢的功能,放鬆肌肉張力,增加運動能力,改善腦麻病童的肌肉張力、增強肢體活動度,並輔以中藥如杜仲、遠志、白朮、茯苓等來醒腦開竅、開脾健胃。


健保局推出「小兒腦性麻痺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計畫」,只要經由西醫門診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病患、或外院轉診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病患,年齡區間限定為2-12歲,可透過小兒科或復健科門診轉介約診加入此計畫。楊成湛說,腦性麻痺孩童在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也能在健保給付範圍中,獲得更完善的中醫醫療照護。


更多NOW健康報導
▸網球肘跟打網球無關! 上班族、家庭主婦都是好發族群
▸夏天才防曬? 冬天沒做好防曬結局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時序進入冬季,氣溫變化也越來越大,若遇上低溫來襲,除了應注意保暖,也要謹慎使用保暖物品。冬季來臨,不少家庭紛紛拿出保暖物品,但使用之餘也要注意使用時間、溫度、部位等,避免發生燙傷情形喔!以下介紹幾項常見保暖物品:   暖暖包   暖暖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引起大腦退化失智原因很多,遺傳與心血管疾病都相當常見,治療藥物也多不同,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原規定,愛憶欣、憶思能、利憶靈、威智4種失智藥物,不給付有腦中風病史患者,但在醫界建議下,健保署針對4種藥物刪除相關文字,讓醫師用藥不再有顧忌,經判斷符合條件就可使用。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2020總統與立委選戰正打得火熱,婦女生育的議題也被拿來當作炒作的議題,引起許多的爭議。婦女先天背負孕育下一代的天職,但是在生育的喜悅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擾人的併發症:尿失禁、骨盆鬆弛、及產後性功能障礙等。以往婦女遇到這些問題,特別是尿失禁,常羞於啟齒或認為這些是必然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