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做凱格爾運動防尿失禁? 婦科醫師說「這樣做」效果更棒

做凱格爾運動防尿失禁? 婦科醫師說「這樣做」效果更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2020總統與立委選戰正打得火熱,婦女生育的議題也被拿來當作炒作的議題,引起許多的爭議。婦女先天背負孕育下一代的天職,但是在生育的喜悅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擾人的併發症:尿失禁、骨盆鬆弛、及產後性功能障礙等。以往婦女遇到這些問題,特別是尿失禁,常羞於啟齒或認為這些是必然的自然老化現象,而不願求診。

尿失禁隨孕期週數增加 2狀況產後也易發生

依文獻上報告,婦女孕中及產後發生尿失禁平均約為41%(約在18%與60%之間)。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教授說明,造成的原因是懷孕期間子宮肌肉肥厚增大,再加上胎兒體重增加以及荷爾蒙大量改變,進而對骨盆底肌造成影響。一般而言,尿失禁隨孕期週數增加發生比例也越高,懷孕36週是尿失禁最高峰,會持續到產後一個月;其中,高齡產婦及懷孕前期(小於12周)就發生尿失禁症狀的婦女,也容易發生產後尿失禁。

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 協助婦女改善泌尿問題

吳銘斌教授指出,如果在懷孕中或產後加以訓練骨盆底肌運動(或稱為凱格爾運動),尿失禁會從48%掉到32%,約改善三成;但是若婦女未經教導自行練習骨盆底肌運動的話,動作未確實,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更多運動傷害。

為協助產婦正確執行骨盆底肌訓練,吳銘斌教授分享,比單獨骨盆底肌運動的療效,利用「生理回饋」比單獨骨盆底肌運動的療效,治療效果可提升25%。其是利用電腦螢幕影像讓婦女知道並感覺自己的骨盆底肌位置及功能,在做骨盆底肌肉運動時,護理技術員會將特殊設計的感應器偵測婦女骨盆底肌收縮情況,再藉由電波反應圖傳至電腦螢幕上,讓醫師、護理技術員及婦女本身皆可清楚動作是否做得正確,並評估是否進步。

尿失禁治療方法多 不羞於求診才有助改善

除了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療法,還有雌激素賀爾蒙補充療法、三環抗憂鬱劑等藥物治療,或藉由不同頻率電刺激或磁波椅等都是改善尿失禁值得考慮的治療方式。最後,吳銘斌教授提醒,有產後尿失禁的婦女不要諱疾忌醫,勇敢的向醫師說出病症,即可得到有效的幫忙!

【延伸閱讀】

小心面膜選錯!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惡化

大學生長達兩年腹痛腹瀉! 不是壓力大是腸道在作怪

眉開生運 年前植眉詢問度大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7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武漢肺炎全球延燒,台灣經歷搶口罩、酒精之亂,民眾都很焦慮。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呂淑貞25日呼籲,不可忽略心理健康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強調全民要「超越創傷」、「翻轉烙印」並「展現韌性」。師大教授李思賢提醒,台灣民眾防疫行為良好,但根本的「多運動」、「多喝水」可再加強。安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白血病和淋巴瘤都屬於血液腫瘤,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白血病侵犯血液及骨髓,而淋巴瘤則傾向於侵犯淋巴結,引起肺部、肝臟等器官衰竭。儘管這兩種腫瘤有些相似處,但病因、症狀、治療方案和生存率,卻都不盡相同。除了可採用化療、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等方式之外,以造血幹細胞治療又有什麼差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發生COVID-19(武漢肺炎)規模性院內感染!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次發佈5名新增個案,當中4例與第34例患者曾在醫院接觸,目前同病房病患與工作人員全數採檢隔離,目前未發現其他發現感染者,但當指揮官陳時中解釋疫情時,不自覺脫口「林口」,目前無法確認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面對新冠肺炎升溫,防疫措施更不能鬆懈,但面對失智者因記憶力、理解力等認知障礙,導致常忘了防疫事項,甚至難以配合,恐成為防疫破口;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指出,失智者較不易了解防疫措施,也較難正確陳述身體狀況、旅遊史及接觸史,甚至配合居家隔離等防疫,也容易因失序行為與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