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寶寶為何哭不出眼淚 醫師這樣說

小寶寶為何哭不出眼淚 醫師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初到人世的寶寶放聲一哭,是健康和活力的象徵,不過新手父母可能會留意,出生幾周內寶寶似乎哭鬧沒眼淚,也不流汗。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中心小兒科醫師Sage Timberline解釋,那是因為新生兒的淚腺和汗腺還沒發育完全,由於嬰兒不會完全出汗,若出現皮膚發紅、呼吸急促、四肢活動減少等太熱症狀,可脫下一層衣服,並透過風扇保持通風。

寶寶淚腺發育未全 欲哭無淚

根據《現場科學》報導,Sage Timberline說明,當人類面對悲傷、憤怒甚至幸福等極端情緒時,我們會哭泣這種暫時的壓力會引發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並產生眼淚來保護眼睛,釋放壓力引發的賀爾蒙,「大哭一場有助於舒緩這類壓力。」

新生兒為何沒有眼淚?Sage Timberline指出,雖然新生兒有淚管,但尚未發育完全,僅足夠潤濕眼睛,但量不足以形成滴落在臉頰上的淚滴,大約3-4周淚管才會成熟。

「新生兒最初幾月沒有眼淚很正常。」兒童眼科醫生Phillipa Sharwood告訴《鏡報》,眼淚是否流下取決於淚水量和淚管疏通系統,而新生兒淚腺發育未全,淚水量不夠。不過,目前不清楚為何孩童淚腺發育較慢。

寶寶汗腺正發育 注意孩童過熱

除此之外,由於汗腺還未發育完全,新生兒往往也不太容易出汗。人體汗腺大致可分為外分泌汗腺(eccrine sweat glands,又稱為小汗腺)和頂漿腺(apocrine sweat glands,又稱為大汗腺),都是在新生兒階段發育完成。大汗腺透過毛囊分泌汗水,汗水通常無味,但其中含有水、電解質、類固醇、脂類和蛋白質,經細菌分解後會產生汗臭味。不過,大汗腺通常是青春期後才激活。

通常懷孕4個月時,小汗腺開始發育,先是手掌和腳掌,5個月後覆蓋全身。Sage Timberline提到,嬰兒出生後,最活躍的小汗腺在額頭。

由於嬰兒出汗不全,必須依靠照顧者保持涼爽,避免過熱。Sage Timberline提醒,若嬰兒出現出汗、皮膚發紅、呼吸急促、煩躁和四肢活動減少等太熱症狀,可脫下一層衣服,並透過風扇保持通風。

由於父母餵奶時,會將體溫傳給嬰兒,有些父母會擔心孩童出汗過多。兒科醫師Katie Ellgass則表示,若孩童經過代謝疾病和心臟病篩檢,且體重正常增加,出汗是不用太擔心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Why Don't Newborns Have Tears or Sweat?.

https://www.livescience.com/newborns-no-tears-or-sweat.html

2. Why newborn babies don't cry tears - no matter how much they scream.

https://www.mirror.co.uk/lifestyle/family/newborn-babies-dont-cry-tears-13483375

【延伸閱讀】

肺腺癌不可怕 第一線標靶藥可望延長產生抗藥的時間

聽損兒成當紅Youtuber、自閉兒進職場圓夢 全靠聽能復健

2019世界避孕日 正確避孕選擇造就美好未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5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好萊塢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在台灣時間31日凌晨,透過女兒露瑪威利在IG上發布近期被診斷出罹患失語症,這個疾病將影響他的認知能力,有鑑於此並經過審慎考量,布魯斯決定息影專心治療。 復健專科醫師蔡育霖表示,失語症(aphasia)其實不是一種疾病,它通常是因為大腦的損傷導致病人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個月大的小莓被媽媽帶來常規預防注射門診。媽媽說,小莓吃得好也睡得好,出生後的這幾個月還算乖巧好照顧,生長曲線和發展都不錯,但是有件事情讓媽媽一直有些擔心。解開小莓的衣服後,可以看到她身上有一顆橢圓形凸起,超過2公分的鮮紅色血管瘤,在小莓小小的身體上顯得特別醒目。小莓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彭怡惠/台北報導】婚姻象徵兩人對彼此的承諾,從當初相遇到熱戀,最終決定共同邁進人生的下一階段,本應是一件最浪漫不過的事,卻也可能演變成一生中難以忘卻的遺憾。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只有雙方付出經營就能得到幸福。《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南韓近日確診人數已佔其總人口數之22%,然而即便單日確診數全面失控、屢創新高,南韓政府仍持續鬆綁防疫措施,如取消義務實名制登記、減少社交距離限制等,甚至擬推動在室外可「脫下口罩」等政策。對此,公衛學者范僑芯表示,雖本週南韓新增案例數有微幅下降,但當BA.2變異株佔比不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