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鼻腔幹細胞突破困境 助脊髓損傷患者重新站起

鼻腔幹細胞突破困境 助脊髓損傷患者重新站起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如何讓脊髓損傷癱瘓的患者重新站起來,且能生活自理,這是目前醫界研究的重點,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首創先例,採集鼻腔幹細胞培植出可促進神經細胞再生的細胞,突破多年來的研究困境,透過幹細胞技術精進,神經損傷患者未來可以離開輪椅,不需再整日臥床。

 

臺北醫學大學、教育部及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共同合辦「第4屆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研討會」,北醫校友杜元坤在專題演講中發表脊髓損傷最新療法,患者透過手術合併幹細胞注射,將成功率提升至7成以上。

 

傳統治療臂神經叢損傷以神經繞道手術為主,杜元坤在10、20年前研發出神經繞道手術,如第5、6、7、8節頸椎神經斷掉,就拿病人的第11對腦神經或橫膈膜神經、肋骨間神經,繞道跨接在第5、6、7、8節的末端神經,術後病人可以靠肩膀聳動或是呼吸來恢復原本失去的上肢功能。

 

至於顯微帶血管的神經移植手術,則是用來治療脊髓損傷癱瘓。杜元坤表示,癱瘓可分高位癱瘓,以及比較中位或中低位癱瘓2種,前者是頸椎損傷,影響手跟腳的四肢行動,後者則來自於胸椎跟腰椎受傷,下半身完全喪失功能。

 

所幸,這個百年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已因醫學的長足發展而露出一線曙光。曾擔任世界手外科協會臂神經叢理事長的杜元坤說明,治療臂神經叢的神經繞道觀念也能用在脊椎損傷治療,以高速公路為例,如果其中有個路段垮掉,車子無法通過,但只要駛離高速公路,走省道或縣道,一樣可以到達目的地。

 

最近幾年,以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癱瘓成為神經醫學的主流,杜元坤為該領域研究先驅,以內視鏡取得鼻腔幹細胞,不僅顏面沒有傷口,且培養出來的幹細胞生存率非常高。臨床顯示,鼻腔幹細胞植入病人的脊椎裡會轉變成類神經細胞,進而促進神經生長。

 

杜元坤指出,脊椎癱瘓最好的治療時機為受傷後的3到6個月。透過顯微帶著血管的神經繞道手術,約有7成治癒率,隨著鼻腔幹細胞臨床研究的成功,對於脊髓損傷的臨床治療將帶來革命性突破。

 

台灣已經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杜元坤認為,未來神經損傷患者如果接受鼻腔幹細胞移植,將有機會可以重新站起來。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 每年有很多兒童因為在炎熱的天氣裡被留在車內而死亡,根據克理夫蘭醫學中心,兒科醫生保拉·薩貝拉(Paula Sabella)醫學博士破解常見的迷思與事實區分,提供簡而有力的技巧來保護兒童,呼籲停放的汽車中看到嬰兒或兒童且沒有成年人在場,請記得報警挽救生命。防止孩童車內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全世界都期盼疫苗施打率高能復以往生活,但Delta(印度變異株)出現,再次掀起病毒浪潮,根據日本《NHK》統計,日本7月31日新增病例最高峰4,058人,8月開始也都在2至3千上下,讓人值得注意的是,20多歲感染者超過30%;台灣醫生評估,可能跟疫苗還沒打到有關,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說明,我國新冠疫苗疫苗接種超過800萬人次,因應部分民眾出國疫苗接種證明需求,指揮中心建議,先行確認前往國家,或就讀學校、工作及參與活動等,要求接種卡、診斷證明、或黃皮書。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74歲許伯伯日前出現血尿情形,初步就醫檢查懷疑是結石,服藥1周多症狀仍無改善,轉診到本院泌尿科評估並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最後發現膀胱底部有1腫瘤,且PSA指數極高,懷疑是攝護腺腫瘤侵犯膀胱,住院透過內視鏡刮除後確診為攝護腺癌晚期。所幸透過荷爾蒙及放射線治療,許伯伯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