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鼻腔幹細胞突破困境 助脊髓損傷患者重新站起

鼻腔幹細胞突破困境 助脊髓損傷患者重新站起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如何讓脊髓損傷癱瘓的患者重新站起來,且能生活自理,這是目前醫界研究的重點,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首創先例,採集鼻腔幹細胞培植出可促進神經細胞再生的細胞,突破多年來的研究困境,透過幹細胞技術精進,神經損傷患者未來可以離開輪椅,不需再整日臥床。

 

臺北醫學大學、教育部及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共同合辦「第4屆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研討會」,北醫校友杜元坤在專題演講中發表脊髓損傷最新療法,患者透過手術合併幹細胞注射,將成功率提升至7成以上。

 

傳統治療臂神經叢損傷以神經繞道手術為主,杜元坤在10、20年前研發出神經繞道手術,如第5、6、7、8節頸椎神經斷掉,就拿病人的第11對腦神經或橫膈膜神經、肋骨間神經,繞道跨接在第5、6、7、8節的末端神經,術後病人可以靠肩膀聳動或是呼吸來恢復原本失去的上肢功能。

 

至於顯微帶血管的神經移植手術,則是用來治療脊髓損傷癱瘓。杜元坤表示,癱瘓可分高位癱瘓,以及比較中位或中低位癱瘓2種,前者是頸椎損傷,影響手跟腳的四肢行動,後者則來自於胸椎跟腰椎受傷,下半身完全喪失功能。

 

所幸,這個百年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已因醫學的長足發展而露出一線曙光。曾擔任世界手外科協會臂神經叢理事長的杜元坤說明,治療臂神經叢的神經繞道觀念也能用在脊椎損傷治療,以高速公路為例,如果其中有個路段垮掉,車子無法通過,但只要駛離高速公路,走省道或縣道,一樣可以到達目的地。

 

最近幾年,以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癱瘓成為神經醫學的主流,杜元坤為該領域研究先驅,以內視鏡取得鼻腔幹細胞,不僅顏面沒有傷口,且培養出來的幹細胞生存率非常高。臨床顯示,鼻腔幹細胞植入病人的脊椎裡會轉變成類神經細胞,進而促進神經生長。

 

杜元坤指出,脊椎癱瘓最好的治療時機為受傷後的3到6個月。透過顯微帶著血管的神經繞道手術,約有7成治癒率,隨著鼻腔幹細胞臨床研究的成功,對於脊髓損傷的臨床治療將帶來革命性突破。

 

台灣已經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杜元坤認為,未來神經損傷患者如果接受鼻腔幹細胞移植,將有機會可以重新站起來。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志明車禍後腦內出血,雖然生命跡象穩定,但意識仍迷迷糊糊,看來短期內不會清醒。醫師建議家屬做氣切,一語不發的爸爸馬上跳起來:「聽說氣切一輩子都拿不掉,不要氣切!」以上的故事每天都在加護病房上演。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指出,事實卻恰恰相反,氣切能讓長期臥床的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石棉暴露會引起很多癌症,間皮癌是其中之一,只是這項癌症罹患率不高,因而鮮少聽聞,甚至有可能被誤診,而且長在胸腔或腹腔內壁上的這個腫瘤,還有良性與惡性之分,須經由病理切片後才能辨別良惡。 石棉被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質 台灣雖然已經禁止使用石棉,但是早期的建築物中仍然有石棉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失智症日落症候群患者,通常會在傍晚或夜晚來臨時,出現躁動、踱步、攻擊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幻覺等意識上的混亂行為,尤其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失智症長者,或是急、慢性意識混亂等長者最常出現;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老人次專科團隊護理師陳靖文指出,失智症日落症候群是指一群行為的總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秋天冷風陣陣吹拂,肌膚特別容易乾燥、搔癢,許多人會塗抹乳液滋潤肌膚,但有些皮膚病患者還是癢到忍不住,肌膚上抓出道道傷痕、皮屑。中醫師強調,解秋燥可養肺陰,日常可多吃清肺潤燥的食物,如水梨、銀耳、甘蔗、荸薺。 秋燥傷肺易皮癢 天氣漸漸涼爽,開始進入乾冷季節。台北市立聯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