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中風復發 醫籲積極控制

小心中風復發 醫籲積極控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據統計,十分之一病人1年內會再發第二次腦中風,而且殘障程度更嚴重。台大醫院神經及腦血管病科主任鄭建興表示,中風患者應找出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若症狀控制得當,能大幅降低中風復發機率。

中風有2種 缺血性黃金時間3小時

腦中風罹患率隨年齡增高而增加,每8人就有1人罹患腦中風,2017年共奪走11,755條人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且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

哪種族群冬天中風的風險較高?鄭建興指出,中風大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氣溫、季節變化都會增兩種中風風險,比夏天約高2-3成。兩種中風症狀些許不同,出血性中風多半較嚴重,缺血性中風可能較輕微,但臨床上不能以症狀斷定,須透過腦部電腦斷層診斷。

因此,中風病人送至醫院,第一時間須先診斷中風種類,決定治療方式。他補充,缺血性中風是因為血管阻塞,應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將血管打通。施打過成約只要1小時,恢復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需要2-3天,但他強調,發現症狀到打藥時間越短越好,未來恢復機率較高,最好在黃金3小時內。

中風易復發 醫籲從控三高做起

除急性治療外,9成腦中風能控制危險因子來預防。醫師指出,急性治療後,必須評估病人危險因子,找出中風發生原因,常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律不整,若能改變飲食習慣、規律運動、服藥控制,能大幅降低中風復發機率。

鄭建興更強調,民眾應有家庭醫師觀念,若有危險因子,家庭醫師較了解患者,助控制病情。如果沒有身體疾病,目前有血壓計、血糖計等儀器,家裡中測量很方便,應定期追蹤三高,避免中風復發。


【延伸閱讀】咳嗽不止如機關槍! 嬰兒缺氧全身抽搐急搶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1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卡門氏症候群發生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會導致男性出現無精症,病患男女比為4:1,近期就有生殖中心遇到猛男主動求診,表示平時無嗅覺,偶然在網路上發現生殖權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孕科主任陳啟煌醫師提醒不孕婦女注意,長期無嗅覺可能是罹患「卡門氏症候群...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以健康促進為主題,從獎勵個人規律性與發揮群組影響力出發,協助市民養成規律運動和生理量測的自主健康促進新習慣,發起的「2019數位健康城市(DHC)國際論壇」,3/26邀請來自世界150多個城市的首長,在台北共同簽署由哈佛大學「全球健康」計畫(Family Care & Socia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九十歲老翁因雙眼間歇性刺痛,於一個月內反覆到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眼科門診及急診求診。經眼科檢查,雙眼角膜均有大範圍上皮缺損,懷疑是藥物引發神經失養性角膜潰瘍。收治老翁眼科醫師郭柏邑了解其病史及家庭狀況,老翁因罹患失智症,每當雙眼疼痛難耐,就自行搭計程車掛急診...

閱讀詳情 »

您也有這樣的困擾嗎?動不動就這裡痠、那裡痛,全身僵硬卡卡,就算嘗試做運動、泡澡舒緩也效果有限?專業健身教練表示,小心可能是肌肉累積了長期的壓力,導致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上身所引起。建議大家不妨可嘗試利用滾筒等簡單的輔助工具,來放鬆筋膜、緩解不適。 肌肉痠痛、僵硬難解?小心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上身 台灣知名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