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研究指出LSD干擾大腦方式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LSD是一種最強效且最能改變情緒的化學物質,又稱為“酸(acid)”,無味、無色、微苦,主要是在美國非法實驗室製造,是目前為人所知最強效的迷幻藥。有一群以科學名義參與的志願者幫助研究人員揭示了LSD是如何在大腦中進行活動,並誘導大腦意識狀態的改變。

研究人員邀請了25名體況健康的參與者進入實驗室,在LSD的影響下進行掃描,並在另一次使用安慰劑後進行掃描。針對那些體內藥物含量高的人所進行的腦部掃描顯示出該化學物質可使部分皮質充滿信號,這些信號通常被過濾掉,以防止信息過載。這種藥物允許更多信息從丘腦(一種神經守門員)流向稱為後扣帶皮層的區域,並阻止信息流向稱為顳葉皮層的區域。這種溝通的中斷可能可以佐證LSD吸食者所宣稱的一些古怪影響 — 從幸福感及與宇宙合而為一轉換到幻覺,科學家稱之為「自我消散(ego dissolution)」,也就是指個人的自我意識崩潰。

研究指出LSD干擾大腦方式

科學家們想要檢驗一個十多年前首次提出的假設。它表明LSD導致丘腦停止過濾它傳遞到大腦其他部分的信息,正是這種過濾器的崩潰導致了藥物引起的奇怪效應或者思考模式。蘇黎世大學精神病醫院項目研究員Katrin Preller說:「我們並不一定能夠感知到所有因素,因為那可能是信息過載的狀況。」

目前尚不清楚大腦中信息流的混亂是如何產生與LSD相關的特殊感覺的,但是先前的實驗仍提供了一些提示,例如,後扣帶皮層被認為在塑造一個人的自我意識中發揮作用,因此超載可能會導致自我崩潰的感覺。

LSD(麥角酸二乙醯胺)於1938年首次合成,並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LSD雖然因為被用來作為一種娛樂性藥物而被禁止,但現在有許多科學家猜測LSD可能可以成為對抗憂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強力新武器。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Katrin Preller表示 :「科學家們已越來越了解LSD在大腦中所產生的複雜性,而這一點對於我開發新藥尤其重要。」研究工作是在2016年的一項重大研究之後進行的,該研究發現,在LSD的影響下,大腦吸收的視覺處理區域比正常情況多得多,使得人們即使閉眼仍能看到豐富的圖像。該研究首次在現代掃描儀上顯示出LSD影響大腦的樣子。

ReferenceStudy shows how LSD interferes with brain’s signalling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度多點、不明爆發,讓不少民眾想要快篩求心安,但公費快篩試劑不是想拿就可以直接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30)日澄清,指揮中心的「社區定點診所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方案」,只針對有呼吸道症狀,且在定點診所看診、經醫師評估後才可以發送...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多點、不明」爆發,今(30)日又新增56例本土個案,其中台中又有一場婚宴出現不明感染,一口氣確診3例,其中一人更是在高雄服役的軍人,引發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也對打第四劑鬆口,強調目前看到的這些高風險對象都會是優先對象,只是時間還沒到。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新增16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6例本土個案及107例境外移入(5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強調,相對前幾天單日就有80多例,今日疫情相對是散發。 指...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78歲吳女士在去年中風癒後假牙不合,因而有吞嚥障礙問題,進食過程長且容易咳嗽,3個月體重減輕了3公斤。女兒擔心母親營養不良,用心購買媽媽愛吃的排骨便當,更費心地把食物剪碎。但吳女士仍因吸入性肺炎反覆住院。經過醫療團隊評估後吳女士可吃糊狀或濕潤細軟的食物(IDDSI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