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腹突出、體重狂飆,小心假性飢餓作祟 學會6招戰勝

肚子上一圈又一圈的肥肉,總讓你難以釋懷?雖明知少吃多動是幫助遠離肥胖的不二法則,但卻老是因疲倦、食慾旺盛而難以改善?小心,恐是假性飢餓作祟惹禍!想要一甩肥胖問題,不妨可試著學會下列6招飲食秘訣,食用低GL指數的食物,就是有效戰勝假性飢餓的好方法!

小腹突出 體重狂飆,小心假性飢餓作祟 學會6招戰勝

肚子不餓,卻一直找東西吃?小心血糖調解失衡釀「假性飢餓」

究竟什麼是假性飢餓呢?由綠食譜研究所(Recipe Institute Greens)著作的《低GL瘦肚沙拉:專為亞洲人設計!世界營養權威推崇的112飲食法,教你減醣、甩油,打造不復胖的瘦體質!》一書中提到,「假性飢餓」是指肚子不餓,但卻一直找東西吃的情況。

其成因主要與身體的血糖調節能力出現問題所致。而有假性飢餓問題,又未加以改善、進食無所節制、缺乏活動;長期下來,自然也就容易導致肥胖,及惱人的腹部贅肉問題找上門。

小腹突出 體重狂飆,小心假性飢餓作祟 學會6招戰勝

肚子上一圈又一圈的肥肉,總讓你難以釋懷?

我有假性飢餓嗎?5大症狀自我簡易判別

尤其是,如果血糖調節能力出現問題的人,一旦一天攝取一次以上以砂糖為主要成分的食品時,健康狀態達到最佳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因此,這類人一定要特別注意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因為其他兩項主要營養素──必須脂肪和蛋白質,和血糖的調節能力沒有任何關係。

小腹突出 體重狂飆,小心假性飢餓作祟 學會6招戰勝

不喝茶類、咖啡,或是不吃甜的食物,就沒辦法開始一天的活動?小心「假性飢餓」上身!

至於民眾該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假性飢餓問題呢?一般來說,如果在充足睡眠下,還是經常出現以下5大症狀,就要特別當心:

①睡醒時覺得疲倦。

②如果不喝茶類、咖啡,或是不吃甜的食物,就沒辦法開始一天的活動。

③正餐後會想吃甜食或喝咖啡。

④下午時刻突然變得無力。

⑤經常處於持續疲勞的狀態。

恢復身體血糖調節能力!這6大飲食技巧非知不可

因此,想要避免假性飢餓纏身,適度改變不當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尤其是,攝取食物的種類、分量、時間,都應多方加以調整為佳。建議民眾不妨可謹記下列6種解決方式,來幫助身體恢復血糖調節能力,就是有效增進健康、控管體重,不讓腹部贅肉上門的關鍵:

①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取,至少要減少到目前的2/3,最多減至1/2

先調整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再做其他調整,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②必須脂肪和蛋白質一定要和碳水化合物一起攝取

碳水化合物和必須脂肪、蛋白質一起攝取,才能減輕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並降低用餐時的GL指數(升糖負荷指數)。

小腹突出 體重狂飆,小心假性飢餓作祟 學會6招戰勝

咖啡和碳水化合物的組合,在控制血糖上是致命的組合,尤其這是讓正餐不定量進食的原因。

③吃正餐時不要吃到飽,要有微微不足的感覺

這是要「少量多餐」的意思,早餐、午餐、晚餐三餐一定要吃,早餐和午餐間、午餐和晚餐間吃一點GL指數低的零食即可。

④餐間可以吃一點GL指數低的零食

在正餐與正餐間吃一點零食,能持續、穩定的提供身體能量,降低無法克制想吃東西的慾望。不過,在不想吃東西的時候吃零食,其實並不好,還是要以個人情況衡量。

⑤不要在吃飽後立刻吃水果、飲料等甜食

正餐後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尤其在餐後固定吃GL指數高的水果、含糖飲料、茶、清涼飲料、咖啡因飲料、含糖果汁、蛋糕等,會導致血糖調節能力出問題,想要消除肚子贅肉就更加困難。

⑥喝咖啡時,不要同時吃麵包等碳水化合物食品

咖啡和碳水化合物的組合,在控制血糖上是致命的組合,尤其這是讓正餐不定量進食的原因。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1/579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根據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指出,成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5.82%,平均4位就有1位患有高血壓的問題。高血壓衛教觀念推廣多年,即使近7成患者皆了解自身有高血壓的問題,但平均控制率不到5成,代表血壓控制仍有進步空間。血壓若無法穩定,恐導致患者心血管疾病、腎病變,甚至死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很多人怕吃止痛藥會上癮或傷身,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地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林育如藥師,說明市售三大類止痛藥品的正確用法,分別為:(1)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2)中樞止痛藥、(3)麻醉止痛藥。有需要都能服用止痛藥 切記勿超過最大建議劑量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有偏頭痛的困擾嗎?根據調查發現,全台約有180至200萬人口患有偏頭痛,又以20至50歲的年輕女性居多,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表示,主要因女性忍痛耐力較高,往往等到無法忍耐後才就醫看診,且近年來慢性偏頭痛的個案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尤其對於原先偶發性的偏頭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