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就算不吃檳榔、口腔也罹癌? 快點來自我檢測

就算不吃檳榔 口腔也罹癌? 快點來自我檢測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爸爸!為什麼你要塗那麼紅的口紅呢?而且臭臭的,都不想跟你玩了!」這些話是否曾從你的孩子口中說出來呢?檳榔為何會導致癌症?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檳榔果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及「檳榔鹼」均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荖花」同樣有致癌性。「石灰」、「荖花」和「檳榔果」合併的檳榔成分,最容易造成口腔癌黏膜病變的發生,嚴重時可能轉化成癌。

口腔癌危險因子 不要忽略家族罹癌病史

王文弘指出,罹患口腔癌的原因有幾種,有「家族有罹癌病史」者,通常罹患機率會比一般人高,而「經常接觸致癌物質」,如菸、檳、酒,皆含有致癌的成分,易導致細胞病變,也會增加口腔癌罹患的機會。那麼是否只要不吃檳榔、就不會得口腔癌,或者是戒除檳榔,就不會罹癌呢?王文弘強調,這是錯誤的觀念,戒除檳榔只是罹癌機率變小,很有可能在戒除前,就已經開始有癌前病變。

慢性刺激是癌變主因 嚼食檳榔破壞力最強

王文弘說,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重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其它像吸菸、喝菸、梅毒、口腔衛生不良、尖銳的蛀牙、殘根及製作不當或破損的補綴物(如假牙、套子等)都是口腔癌發生的原因。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各處黏膜之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慢性潰瘍。所謂癌前病變本身並非口腔癌,但長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一直存在時,以後有極高的可能性發展成口腔癌。

口腔癌前病變 有哪些先兆? 

若發現以下各種情形時即應提高警覺,並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或必要時之病理切片檢查:

●    臉部:摸摸臉的兩邊是不是一樣,同時注意膚色有無改變,是否有硬塊或麻木疼痛的部位。

●    嘴唇:把下唇拉下,檢查顏色與組織,上唇也同樣翻開檢查。

●    兩頰內側:用手指扳開內側,檢查是否有紅、白或深色斑點。以手指摸牙齒與臉頰間的 部位

,檢查是否有硬塊,是否平滑。

●    口腔頂:頭往後仰嘴巴張大、檢查顏色有無異樣,或有無硬塊。

●    舌頭:用一塊紗布,抓牢舌頭,儘量往外拉, 以檢查上舌面,再把舌頭由嘴巴左端移到右端

,檢查其靈活程度,同時檢查舌頭兩側。最後把舌尖抵著口腔頂檢查舌頭下面,每一步都要注意腫瘤或異常的顏色。

●    口腔底:檢查口腔底以一隻手指去摸就能檢查的很好,可以查出異常的硬塊或瘤。

●    頸部:以手指輕按,尋找是否有硬塊與觸痛。

千金難買早知道 定期篩檢最重要

王文弘提醒,為了預防及早期發現口腔癌,國民健康署提供30歲( 含)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或吸菸的民眾每2 年可免費1次口腔癌篩檢,有嚼檳(含已戒檳)的原住民,則可提早至18歲接受篩檢。

【延伸閱讀】

不靠修圖依然亮眼! 微整形自然不穿幫

求子要靠「卵」實力! 卵泡發育不良這樣治

輕忽飯後血糖 65歲翁險失明與截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3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今年五月實施全國第三級防疫警戒後,發生多起企業群聚感染、停工之案例,許多產業也間接面臨蕭條困境,員工生計受影響。7月12日後政府適度鬆綁警戒措施,八月更進一步有望開放各產業人潮回流,企業雇主應做足預防傳染病準備,迎接疫情時代來臨,避免疫情再起,以積極保障職場持續工作、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疫情趨緩,即將迎來降級管制放鬆,但2個多月宅在家「躺平」、沒運動,許多人擔心重返辦公室上班時,變成胖子聚會。想瘦實在太難了!減重權威醫師祝年豐建議,趁著這1、2個星期「少吃一點、多動一點」,就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校園慢跑,滿慢控制體重,讓腹部小一點。 祝年豐表示,最近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疫情升溫,國人減少外出,斷開人與人的連結後,是否和3C產品的連結越變越深?宅家期間,不管是居家工作視訊會議不停歇、下班後繼續追劇、身為爸媽,孩子們的遠距教學也得參一腳,工作、生活、學習離不開螢幕,是否常常感受到視線模糊、眼睛乾澀,甚至有異物感呢?眼科診所院長凃俊銜醫師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在診間,常遇到家屬帶著中高齡長者來求診,「晚上想上個廁所,下床突然軟腳就跌坐在地上了」、「半夜走去關窗戶,不知道為什麼就在半路上跌倒了」身上留下好幾處大大小小的擦傷和瘀青,嚴重的還必須住院治療。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文祺分享,長輩會因為害怕跌倒不敢走動,活動量不足造成退化,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