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尿失禁不分年齡 貼布整合治療改善頻尿困擾

尿失禁不分年齡 貼布整合治療改善頻尿困擾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尿失禁的狀況,很多人都以為是上了年紀才會發生,事實上這是不分年齡與性別的病症,甚至不少年輕女性也有這樣的案例。但很多人因為羞於啟齒不敢就醫,反而延誤治療。

已造成生活困擾就應就醫

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任王炯珵醫師表示,門診上就有舞蹈老師因為尿失禁而影響工作,也有中年婦女因為病症而懼怕出遊。當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就應該進行治療。

尿失禁有幾種類型,最常見是「應力型」,也就是如果咳嗽或打噴嚏,尿液就會從膀胱滲出造成生活困擾,這常發生在生產後、停經或者是肥胖的婦女身上。第二種是屬於「急迫性」,也就是趕不及去廁所,較常發生在長者或者是中風不方便的病患。第三種是結合上述狀況的「混合性」,第四種則是「滿溢型」,比較偏向是膀胱囤積尿液過多造成。

尿失禁當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族群,就是膀胱過動症患者。病患除了有尿失禁狀況,也會伴隨頻尿、急尿、夜尿情形。

外用貼布無副作用 接受度高

王炯珵醫師說明,在尿失禁的治療上會先檢查是否有發炎,再以超音波來檢視膀胱的容量狀態。在藥物治療上,會透過增加尿道阻力、增加膀胱容量等口服藥物來輔助;但因為口服藥有些民眾會有口乾、便祕等副作用,目前有一種以外用貼布的方式來治療,因為方便執行加上無副作用,已是很常用的治療方式。

除此之外,也會建議患者進行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療法(凱格爾運動),或者是透過踮腳尖,以及瑜伽中的「橋式」來訓練骨盆腔底肌肉更緊實。如果藥物治療無效,才會考慮肉毒桿菌膀胱注射或者是尿道吊帶懸吊術來解決。

少喝水更會刺激膀胱引發尿意

王炯珵醫師特別提醒,若已經有漏尿狀況,千萬不要隱諱就醫,很多人會想要藉由少喝水來暫時解決尿失禁的困擾,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思維,「少喝水會造成尿液濃稠,更會刺激膀胱而更有尿意。」

針對膀胱過動症的病人,醫師會建議睡前兩小時不要喝水,但白天反而要適時飲水,藉以訓練膀胱的肌肉與容量。究竟要如何拿捏喝水量?王炯珵醫師說明,以體重來推算的話,每公斤要喝30~40c.c.的水,舉例來說,若是60公斤的人,就要喝到1800c.c.,夏天就要喝到2400c.c.。事實上,這樣的喝水量與一般人無異,只是要注意喝的時候一次100~200c.c.即可,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如此也才能維持正常代謝,也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同時更能訓練膀胱肌肉。

王炯珵醫師建議,有漏尿困擾除了一定要尋求專科醫師協助外,平常也要培養喝水習慣,多攝取維他命B、C等蔬果,營養素對於尿道修復也有一定效益。近年來在尿失禁的治療已相當進步,有病症不要迴避,及早發現就能解決困擾,找回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糖友治療眼疾需「腎」重 眼內治療及早護視力

疫情反覆,風濕免疫病人該打疫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1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醫師,你開給我的是不是學名藥?」這是醫師診間會碰上的民眾疑慮,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對此表示,民眾使用原廠藥習慣後,難免不習慣學名藥,然而各國政府都認證學名藥療效與原廠相同,且其價格相對較低,有助舒緩健保負擔,已成國際趨勢;此外,學名藥具戰略意義,在疫情造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就算沒症狀,氣喘平時也要規律用藥好好控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呼吸胸腔科系主任林恕民指出,根據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INA)2019年氣喘治療指引,氣喘應使用含「吸入性類固醇」之吸入劑,較嚴重要搭配「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作為保養藥物,待氣喘發作時才使用急救吸入劑,不過一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剛換肝出院,今(8)日突然宣布6月11日復辦媽祖遶境,廟方強調繞境人數會保持8百人,所有參與人員都造冊管理與戴口罩,其他信眾在路邊雙手合十即可,不要跟著神轎前進,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擔憂,民俗宗教活動恐引起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認為,按集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7)日開始台灣防疫措施大解封,宗教盛事大甲鎮瀾宮遶境今(8)日馬上宣布復辦,然而台大公衛學院仍然提醒,在全球沒有疫苗與特效藥狀態下,唯一能防制疫情的方式,僅有社交距離與戴口罩。至於封城圍堵疫情的做法只在「中國文革式封城」下,可以降低9.7成感染率,其他國家則僅能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