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寶睡錯小心會要命! 國健署教5招防嬰兒猝死症候群

寶寶睡錯小心會要命! 國健署教5招防嬰兒猝死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父母為迎接小生命來臨,總是盡所能地採買及準備,包括為寶寶打造一個溫馨且舒適的嬰兒房。但有些新手父母對寶寶照顧有著不正確的觀念,如為了方便照顧而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怕寶寶著涼於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及以填充娃娃、玩具等佈置嬰兒床,都會提高寶寶嬰兒猝死或窒息死亡的風險。

嬰兒猝死症候群 多因疏忽所致

根據衛生福利部近6年(103-108年)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為嬰兒前十大死因。近年來,嬰幼兒嬰兒睡眠期間猝死之新聞時有所聞,去年一位媽媽將3個月大的男嬰以趴睡姿勢放於床上睡覺,之後離開房間去煮飯,30-40分鐘後返回發現男嬰嘴唇和臉發紫已無呼吸心跳;另一名母親給4個月大的女兒餵奶後,與女兒同一張床睡覺,媽媽起床發現女兒臉部朝下,被棉被覆蓋失去生命跡象。

五招安心睡 避免遺憾終生

避免將寶寶暴露在死亡的風險中,提供寶寶安全的睡眠環境是爸媽及照顧者的重要課題,千萬不要一時的疏忽,造成一生的遺憾。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家長應遵守「五招安心睡」:

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切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

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反而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勿讓嬰兒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睡在同張床。

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延伸閱讀】

糖友治療眼疾需「腎」重 眼內治療及早護視力

疫情反覆,風濕免疫病人該打疫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1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全世界老年人口比例逐漸增加,老化的症狀,不只是抵抗力衰退,其他方面諸如體能、肌力、身體器官,或者是記憶力都可能因為老化而衰弱減退。尤其新冠肺炎(covid-19)襲捲全世界,更凸顯出高齡者身體保健的重要性,童綜合醫院中醫科蕭坤元醫師呼籲,老人家更應該注重身體保健,增強抵...

閱讀詳情 »

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屬於簡單的肌肉收縮、放鬆運動,透過這項運動可以鍛鍊骨盆底肌肉,許多醫師也會建議產後婦女多做凱格爾運動,預防骨盆底肌肉鬆弛的問題。   妳可能想問:這樣的運動跟不是產婦的我有什麼關係?其實,人的骨盆底肌肉對人體結構有著重要關聯,在骨盆腔裡有生殖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時序接近夏天,以前能遮的肉肉要重新見人,許多愛美女生開始想方設法,進行「鏟肉大作戰」。不過減肥方式錯誤,是否會造成掉髮、便秘,甚至胸部縮水的困擾呢?許多民眾總是一知半解,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在衛福部編撰的小冊裡提及,如何突破減重瓶頸、對付減重的招數等,揪出錯誤迷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各國陸續實施封城、減少外出或是保持社交距離等政策,讓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離,連帶讓心理健康也出了問題。不過,最近澳洲1項研究發現,做瑜珈可以幫助改善心理健康,研究刊登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