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巴金森氏症常見6大症狀  及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巴金森氏症常見6大症狀 及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位75歲的病人,因為走路不穩,行動遲緩,前來門診就醫,經醫師仔細詢問檢查,發現有輕微手抖,也有幾次跌倒,診斷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在接受治療後,步態不穩獲得良好改善,生活也可以自理。

巴金森氏症常見6大症狀 需靠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診斷

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奕辰表示,巴金森氏症最常見早期症狀,包括手抖、動作遲緩、步伐變小即小碎步、身體僵硬及容易跌倒,所以應注意上了年紀的長輩,日常身體變化,有時會有健忘、情緒低落、憂鬱及失眠現象,甚至早期發生嗅覺退化或便秘,這都是警訊。

林奕辰指出,一旦發生上述巴金森氏症的表現,應該及早就醫,臨床上會做一些檢查,如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CT),排除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疾病,例如水腦症、硬腦膜下出血等問題,必要時安排多巴胺功能性造影檢查,偵測腦部多巴胺分泌神經功能,是否有嚴重退化。

健保給付手術治療 造福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巴金森氏症患者

然而,經過臨床診斷檢查,確診罹患巴金森氏症,會以口服藥物治療為主,建議病人多做一些運動,身體平衡及走路功能還好情況下,可打太極拳或跳舞,能延緩症狀惡化,另外,病人多走路也是可行之道;在剛開始使用藥物時,林奕辰提及,病人有時會產生噁心想吐及頭暈現象,少數有嗜睡現象,此時,應該回診與醫師討論,是否減藥或更換藥物,以減輕症狀。

林奕辰指出,部分病人若使用藥物治療效果逐漸降低或出現異動應由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可以考慮採用外科手術治療,即深入腦部刺激術,可以收到良好治療效果;這種療法,過去健保沒有給付,醫療費用昂貴,如今健保已給付大部分費用,減輕病人的負擔,造福許多巴金森氏症的患者。

巴金森氏症是常見失能主因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林奕辰強調,巴金森氏症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根據研究,年紀在65歲以上的民眾,約有1%至2%罹患率,以此類推,台灣估計有超過四萬人以上會遭到巴金森氏症的困擾,且已成為高齡社會常見失能的主要原因,值得大家重視,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收到不錯效果,避免意外傷害,減少家人照顧的困擾。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骨鬆藥物+運動飲食才有效! 骨鬆治療4大認知

類風濕性關節炎積極治療 面對「關節炎之王」也不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近年來國人飲食逐漸西化,膳食中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果糖」的攝取量提高,增加民眾肥胖和糖尿病的發生率。果糖其實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路上隨處販售的手搖飲料、麵包店的餅乾糕點、超商裡的含糖飲料、果汁等,店家使用蔗糖、蜂蜜、高果糖玉米糖漿等,成分內都含有果糖,皆屬於精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4歲張先生本身是位老菸槍,從5年前開始經常咳嗽有痰、一開始並不在意,後來爬樓梯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演變成半夜喘到沒法睡覺,因此反覆住院治療,生活型態變成和以前完全不同,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肺阻塞悄悄找上門。臺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肺部慢性發炎係因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因應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及社會發展變遷,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是國家既定政策,擴大的健康照護網需要更多專業分工合作,為了民眾的健康福祉,希望藉由各界努力,將24年前通過的《物理治療師法》朝向更符合當代民眾需求的方向改善,故9月17日邱泰源委員辦公室於立法院召開「物理治療師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攝護腺肥大是許多中老年男性的困擾,隨著年紀越大,發病率越高,攝護腺體積逐漸增大,使排尿等相關症狀加劇; 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世鋒指出,排尿細小困難、間斷排尿,或頻尿、急尿、尿失禁及夜尿等儲尿症狀,患者的臨床表現不盡相同。有攝護腺疾病家族史 應接受攝護腺檢查當攝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