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帶狀疱疹防不慎防,醫師父親也中招!

流感季節即將來臨,一旦免疫力低下,除了會增加流感、肺炎的風險之外,也要小心帶狀疱疹趁虛而入!尤其壓力大、慢性病患以及50歲以上族群更不能掉以輕心。

帶狀疱疹防不慎防,醫師父親也中招!

萬一得到流感,抵抗力變差,帶狀疱疹也會趁虛而入,每年流感期帶狀疱疹患者都有增加的趨勢。

流感、肺炎影響抵抗力,當心皮蛇趁虛入侵

林瑛豐醫師表示,免疫力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感染流感及引發肺炎等併發症風險隨之升高,萬一得到流感,抵抗力變差,帶狀疱疹也會趁虛而入,每年流感期帶狀疱疹患者都有增加的趨勢。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發源自水痘病毒,感染病毒需要靠T細胞幫忙清除,但水痘病毒較特殊,它不會配消滅,而是會躲在背根神經節之間與T細胞共生,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會趁機活化,從神經節跑到末梢神經而引發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發生率很高,帶狀疱疹的發生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40~49歲健康者,帶狀疱疹的發生率不到千分之3;60幾歲約千分之6;85歲,可能2人就有一人會經歷,機率很高。但不只中老年,有慢性病、免疫不全,甚至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過度疲累的年輕人,只要得過水痘,都是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

皮膚像針在刺、火在燒,簡直痛不欲生

「皮膚感覺有千百根針猛往裡頭刺,而且像火在燒一樣,簡直痛不欲生!」這是許多帶狀疱疹患者共同的心聲。林瑛豐醫師表示,感染皮蛇的痛楚非常可怕,甚至吹風都會痛,不是止痛藥能輕易緩解,水泡結痂痊癒後,還可能出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持續數月到數年不等。此外,還可能產生後遺症,當皮蛇爬上臉影響顏面的三條神經,包括額頭眼部、鼻子臉頰、下巴脖子等須特別留意,若發作期皮膚潰爛加上細菌感染,嚴重可能導致失明、失聰。

帶狀疱疹防不慎防,醫師父親也中招!

帶狀疱疹不是止痛藥能輕易緩解,水泡結痂痊癒後,還可能出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是不是會再復發呢?心理陰影揮之不去

帶狀疱疹發作期間,患者往往疼痛難耐,嚴重干擾睡眠或日常活動,甚至影響求學或工作。若引發慢性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恐導致患者憂鬱、體重減輕、疲倦、社交退縮等,影響巨大。可能需尋求心理醫師協助,使用安眠藥,並給予心理建設。

發作過帶狀疱疹的患者,約有6%會再復發。許多患者因為曾痛過而留下了心裡的陰影,可能只是皮膚出現小疹子就立刻聯想到皮蛇復發,建議民眾深入了解帶狀疱疹的病徵和因應措施,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均衡飲食、多運動,也可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降低發作的風險。

施打帶狀疱疹疫苗降低風險,減少慢性神經痛機率

林瑛豐醫師提及他父親在71歲發現肝腫瘤做栓塞手術,治療期間因壓力大,術後幾天出現帶狀疱疹,同時承受術後不適和帶狀疱疹引起的疼痛,真的是苦不堪言,當時還沒有疫苗可以幫助預防,一發作就很嚴重,腹、背部都有,只好採點滴式止痛藥,整個病程持續長達1~3個月。現有了疫苗,確實能降低感染機率幫助預防,也可幫助減緩患者所承受的疼痛痛苦。

國內預防接種委員會建議50歲以上族群每年施打流感疫苗,並鼓勵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此外也可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提升免疫力。除了可大幅降低感染機率之外,即使發作也能縮短疼痛期。如果帶狀疱疹已發作,則等水泡結痂後再依醫囑施打疫苗,幫助降低發生帶狀疱疹後慢性神經痛的機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2/689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天氣變冷後之前受傷的左臂做某些動作角度有點卡,最近睡醒後膏肓也會痛,很想找人喬一喬,因為以前常找的整骨師正在隱退中,所以就開始留意新北哪間整復所比較厲害。在FB看到友人推薦新北市板橋觀光街的宗達整復很不錯,師傅和善、好溝通,整復推拿的技術一流,除了手技之外還會視情況搭配拔罐或滑罐,讓身體恢復平衡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胸痛病人是急診所有就診病患最主要的主訴之一,大約佔所有急診就診病患的10%,但最後只有10%的病患會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目前普遍使用的心肌梗塞流程需要在0小時以及3小時檢驗兩次心肌旋轉蛋白濃度,稱為0/3小時流程,病患必需在急診等待較長的時間,除了造成急診室的擁擠,在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26歲的年輕男性,參與卡丁車競速被後車追撞,出現頭暈想吐症狀,經診斷為「揮鞭症候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蕭安芳表示,該患者經追撞的瞬間,頭部急速向後又立即回彈,如抽鞭似的甩動,造成頸椎的傷害,經增生療法,已恢復正常。揮鞭症候群 頸椎曲線改變 蕭安芳主任說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主動脈剝離是一種罕見但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急症,最典型症狀是胸口突然出現撕裂般的劇痛,且可能延伸至後背,隨著血液輸送受阻,全身其他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那麼,有方法可預防嗎?A型主動脈剝離 48小時內致死率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指出,主動脈剝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