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節吃喝掌握4要訣 遠離大腸癌風險「腸」命百歲

年節吃喝掌握4要訣 遠離大腸癌風險「腸」命百歲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新年的慶祝活動大多與吃有密切關係,尾牙、春節團聚和春酒,若連續放縱大吃,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恐怕會大幅上升。罹患大腸癌與個人缺乏運動、肥胖以及愛吃燒烤與紅肉有關,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您:新春「多運動、聚餐多蔬果少紅肉、定期篩檢保健康,全民“腸”樂過好年!」

 

新春「多運動」 減少腸癌樂過年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至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建議新春假期闔家出遊或與親朋好友相約走春時,盡量多走路,若年假每天快走1小時(時速6公里),7天下來就能輕鬆消耗約2,000大卡熱量,不僅能瘦身苗條、增加親友相聚時光還能降低大腸癌罹患風險,一舉數得。

 

聚餐選擇我做主 健康飲食樂活趣

 

國民健康署建議,尾牙、春酒聚餐時,民眾最好多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少吃紅肉(豬、羊、牛)及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等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的食材,改以魚肉、瘦鷄肉代替紅肉,烹煮時盡量少油、少鹽、少糖,才能減少肥胖及罹患大腸癌風險。

 

定期篩檢降2成3死亡率 「腸」命百歲迎新年

 

有鑑於88%大腸癌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呼籲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的民眾,可多利用國健署所補助的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趁著新年團聚時刻,提醒身邊親友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國健署自民國99年起全面推動大腸癌篩檢,透過資料分析有接受篩檢與沒接受篩檢的民眾,比較2者死於大腸癌的風險,結果顯示:若篩檢率能達40%,在同樣的複篩率下,可降低23%的死亡率。

 

「腸」保健康4要訣 遠離大腸癌風險

 

新年假期是親友團聚和犒賞自己的重要時刻,過年期間不免大魚大肉,加上大多民眾選擇宅在家裡看新春節目,國健署呼籲:大腸癌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等,把握以下步驟,新春遠離大腸癌。

 

(一)多運動: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而21%至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平時就要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餐後與親朋好友相約散步,聯繫情感也避免肥胖上身。

 

(二)少紅肉: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7%。

 

(三)多蔬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蔬菜1份大約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水果1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

 

(四)要篩檢: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會隨著攀升。而研究已證實定期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成至3成。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比利時工程師新冠病患出現,今(4)日上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強調,按照個案各項檢驗數值,推斷很可能在台北感染。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回應,如果個案感染地在台北,當他回彰化時應該發生社區群聚,但在大量接觸者病毒與抗體檢驗下,目前未發現1例陽性,任何推測應該在證據下說話。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經常外食、久坐及缺乏運動,因此便秘成為本國國民的通病。糞便中含有許多毒素,如果沒有排乾淨而長期累積在體內,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醫師楊珮瑄表示,大部份的患者對於改善便秘有著不少迷思,認為只要多喝水、多吃青菜就能改善,其實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牙齒矯正是利用固定式或活動式的矯正裝置,將不整齊的牙齒或不正確的咬合問題,改善到最佳狀況。當完成牙齒矯正治療、拆除矯正裝置後,在失去矯正器及矯正線作用施力之下,患者可能因牙齒咬合、牙周組織、肌肉咀嚼力、不良口腔習慣等因素,造成牙齒移位。因此矯正完成後,患者仍須配戴成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9歲女星羅霈穎昨日驚傳猝死,因朋友連續2天聯繫不到她,昨天晚間9點多至她工作室兼住家,進入屋內卻發現,羅仰躺床上,肢體僵硬且身體反弓略彎曲,警方到場後,確認死者身份,初步研判死亡至少1日。昨晚遺體移往台北市第二殯儀館,今早檢察官前往相驗,不排除擇日解剖遺體,釐清死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