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節吃喝掌握4要訣 遠離大腸癌風險「腸」命百歲

年節吃喝掌握4要訣 遠離大腸癌風險「腸」命百歲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新年的慶祝活動大多與吃有密切關係,尾牙、春節團聚和春酒,若連續放縱大吃,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恐怕會大幅上升。罹患大腸癌與個人缺乏運動、肥胖以及愛吃燒烤與紅肉有關,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您:新春「多運動、聚餐多蔬果少紅肉、定期篩檢保健康,全民“腸”樂過好年!」

 

新春「多運動」 減少腸癌樂過年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至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建議新春假期闔家出遊或與親朋好友相約走春時,盡量多走路,若年假每天快走1小時(時速6公里),7天下來就能輕鬆消耗約2,000大卡熱量,不僅能瘦身苗條、增加親友相聚時光還能降低大腸癌罹患風險,一舉數得。

 

聚餐選擇我做主 健康飲食樂活趣

 

國民健康署建議,尾牙、春酒聚餐時,民眾最好多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少吃紅肉(豬、羊、牛)及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等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的食材,改以魚肉、瘦鷄肉代替紅肉,烹煮時盡量少油、少鹽、少糖,才能減少肥胖及罹患大腸癌風險。

 

定期篩檢降2成3死亡率 「腸」命百歲迎新年

 

有鑑於88%大腸癌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呼籲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的民眾,可多利用國健署所補助的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趁著新年團聚時刻,提醒身邊親友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國健署自民國99年起全面推動大腸癌篩檢,透過資料分析有接受篩檢與沒接受篩檢的民眾,比較2者死於大腸癌的風險,結果顯示:若篩檢率能達40%,在同樣的複篩率下,可降低23%的死亡率。

 

「腸」保健康4要訣 遠離大腸癌風險

 

新年假期是親友團聚和犒賞自己的重要時刻,過年期間不免大魚大肉,加上大多民眾選擇宅在家裡看新春節目,國健署呼籲:大腸癌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等,把握以下步驟,新春遠離大腸癌。

 

(一)多運動: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而21%至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平時就要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餐後與親朋好友相約散步,聯繫情感也避免肥胖上身。

 

(二)少紅肉: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7%。

 

(三)多蔬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蔬菜1份大約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水果1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

 

(四)要篩檢: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會隨著攀升。而研究已證實定期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成至3成。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高齡85歲的陳老太太是位熱心、好強、受親友尊重的老人家。近年來,家屬發現老太太的個性漸漸變得疑心重、對人有敵意,容易焦慮緊張等反常行為;最近一年來,上述情況更為頻繁,陳老太太常無故說家人偷走自己財物、與家人起口角,甚至半夜無法入眠、衝出屋外。經醫師診視後,診斷為阿茲海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亞洲抗齡照護產業展暨亞洲樂齡智慧生活展」於昨日(11月26日) 在高雄展覽館盛大開幕,展期至28日止,同時舉行第3屆世界健康大會,邀請兩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發表演講。兩展一會吸引來自海外42個國家專家學者、130家廠商,總共300個攤位參展,打造銀髮產業最佳交流合作...

閱讀詳情 »

經常掏耳朵還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常,耳屎可能越長越多,新分泌的耳屎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為碎屑狀,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 有時,我們會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來形容一個人「耳背」。人們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潛意識上,是把它當成了人體的廢棄物。其實,耳屎還有個學名叫耵聹。 (圖片來源) 人體外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