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年輕型乳癌年增破千!避免復發關鍵,醫教「抗癌3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年輕型乳癌年增破千!避免復發關鍵,醫教「抗癌3招」

10月是乳癌關懷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乳癌已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今年又因疫情影響,乳癌篩檢與就醫意願大幅降低,篩檢量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7.4%。

最新數據:50歲以下確診者超過5千人
根據報告顯示,新確診乳癌人數不到50歲者竟已突破5千人,其中「極年輕型」(35歲以下)超過400人,不到40歲確診者更高達1200多人!因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易轉移等特性,且更難無法早期發現,很容易就錯失早期黃金治療期。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外科部部長曾令民表示,台灣乳癌年輕化是趨勢,且臨床研究發現,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等特性,年輕型乳癌也讓病友長期籠罩於復發或轉移的陰影。特別是35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其復發或轉移的治療預後相較停經後患者較為不良,成為復發或轉移的關鍵之一。

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改善存活率
隨著醫療發展精進,乳癌區分為不同亞型與期別,各亞型的治療選擇與復發轉移風險各異。以占所有乳癌亞型7成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之晚期復發或轉移性停經前乳癌治療為例,現在第一線可使用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於病患治療存活期、生活品質皆有大幅改善。

面對乳癌二次侵襲或轉移,審慎了解自己的腫瘤型態與治療選擇、定期追蹤,同時維持自身健康狀況相當重要。

曾令民強調,近兩年在乳癌的各亞型治療上都有很顯著進步。當年輕患者不幸面臨乳癌復發或轉移時,一定要掌握抗癌「3招」,才更有機會與癌和平共存!

第一招「勇敢面對」:一經確診乳癌復發或轉移,雖然難免感到恐懼、挫折,但現在已有完善的醫療團隊提供精準、多元的照護建議,若能調整好自己心態,就能正向、勇敢地與癌症進行長期抗戰。

第二招「了解自身疾病與治療計畫」:乳癌治療包含化學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卵巢抑制、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醫藥不斷進步,皆可依據不同亞型打造個人化方針。

以口服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為例,最新研究數據指出,半數以上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之晚期復發或轉移性停經前病患,皆有望存活長達近5年,與傳統治療相比更延長近1年。

年輕患者更需要社群支持
第三招「尋求支持」:治療是一條漫長的路,社群支持相當重要。現今乳癌個案管理師配置與社團發展相當成熟,以專為年輕乳癌病友創立的「花漾女孩GOGOGO」,年輕病友能有一同作戰的夥伴相互傾訴,也能知道更多的資源與經驗談分享。

「許多原本穩定控制的年輕病患突遇復發或轉移,也讓醫療團隊常感意外,同時也相當心疼與感受到沉重壓力。」曾令民說,然而現今乳癌各亞型治療選擇的多元與進步,年輕病友不要輕言放棄,爭取更多時間就有更多機會,尋得個人化治療方式,便有望延長花漾人生、繼續追夢。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屏東枋山一名自營計程車運將確診後,追溯源頭與秘魯返國祖孫有關,目前累計相關12例,已有8例確定感染印度Delta變異株。對於外界有呼聲表示屏東應封村、升至四級警戒,縣長潘孟安今回應,謝謝很多寶貴意見,不管來自鄉親、醫師的意見,縣府都會廣納雅言,但具體作為都要審慎評估,「尤其過去雙北疫情大爆發時都沒有...

閱讀詳情 »

近日網路影片指mRNA疫苗會使接種者變成轉基因生物體,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27)日嚴正澄清,雖然mRNA聽起來跟DNA和RNA很像,但並不是施打疫苗後會變成基因改造生物,讓自己的基因改變,且國際已經使用非常普遍,希望民眾不要被誤導。為保障健康安全,近日民眾踴躍接種COVID-19疫...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76例本土個案,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確診數仍然在「2位數」,新增41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在記者會上公布最新統計資料,新增確診個案中,三重區新增20例最多。根據新北市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三重區新增20例,五股、土城5例,汐止、永和區3例,...

閱讀詳情 »

國內今天新增88例COVID-19本土病例,其中台南市增加8例引發關注,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今天心情沉重,這8人都是家族群聚成員,此案共擴大匡列104人,居家隔離24人,自我健康監測80人,並公布確診者足跡。市府指出,該家庭群聚的指標個案是60多歲外祖父(案14683),同住家人包括60多歲外祖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