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兒感冒後聽力下降? 應小心積液性中耳炎

幼兒感冒後聽力下降? 應小心積液性中耳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歲的佑佑最近說有點聽不到,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積液性中耳炎,媽媽擔心是不是因為反覆生病感冒造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中耳積水在幼兒是很常見的疾病,3歲前的幼兒至少都會得過一次,成人相對少見。通常發作於急性中耳炎或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在急性症狀消退之後,積液在中耳部位。

幼兒耳咽管短 感冒時細菌容易跑至中耳

耳朵構造以耳膜為界,往外是外耳,往內是中耳、內耳。積液性中耳炎指的是中耳腔有液體,造成聽力障礙及耳朵悶塞感、腫脹、痛,有時會發燒,幼兒若無法表達時便會哭鬧不已。許哲綸醫師解釋,依發病年齡分為兒童型及成人型,成人較少見,常見於兒童是因為構造問題,幼兒耳咽管短且略呈水平,連結鼻腔及中耳腔,感冒時細菌易經由耳咽管跑到中耳腔,其他可能原因還有過敏、腺樣體肥大、鼻竇炎等。

90%中耳積水3個月內痊癒 少數需積極介入

耳咽管主要功能為調節內外壓力,當感冒影響排氣排水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時,即有可能使液體積存,或是急性中耳炎後發炎。許哲綸醫師指出,通常約90%的中耳積水會在3個月內自行改善,若有持續性中耳積液,有可能影響聽力,甚至交際及孩童學習狀況。

一般急性中耳炎治療以口服抗生素為主,療程約2至3週;而積液性中耳炎不以抗生素治療主軸,視情況給予抗組織胺或類固醇以減少積液;許哲綸進一步說明,因為肺炎鏈球菌是孩童急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容易繼發引起中耳積水,因此施打疫苗也能降低機率。若腺樣體肥厚者、反覆發作、影響雙側聽力及生活時,可於耳膜開一小孔讓積液流出,傷口約1週內癒合,或考慮中耳通氣管手術治療,放置後約6-12個月後會自然脫落。

曾患中耳炎幼兒 避免平躺喝奶

若幼兒感冒後反應變鈍,可能因中耳積液影響聽力,應帶回門診診治。許哲綸醫師提醒,預防感冒可避免中耳炎;若曾患有中耳炎的幼兒,建議避免平躺吸奶嘴、以奶瓶飲奶,此行為會加劇鼻咽管開合,提高中耳炎風險。

【延伸閱讀】

關節疼痛無法握筆寫字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高血壓釀慢性頭痛!她靠一項手術改善 降壓藥5種下調至2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白夏菊積雪草修護保濕凝膠   台灣保養品牌朱華-FLORIDITY提供肌膚保養有多重要?來自台灣保養品牌朱華-FLORIDITY-創辦人侯寂華女士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和肝膽腸胃等五臟六腑一樣重要,都需要被照顧。皮膚如花草,皮膚如大地。花草不能缺水、缺養分,要隨時照料,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二十年前幾乎沒有很有效的治療藥物,甚至曾經有人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形容成一種不會致命的癌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鄭添財主任指出,近幾十年來醫療發展的進步,讓醫界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十分有信心,只要患者長期配合風濕專科醫師治療,症狀大多都能獲得有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近期全台民眾仍持續在等待接種疫苗,關於疫苗接種的話題熱議不斷,有1名60歲女性在2年前注射流感疫苗後,突然感覺四肢麻痺,無法行走,緊急前往醫院就診,被醫師判定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經住院治療仍無法使力走路,需要使用輪椅代步,不免有民眾擔心,注射新冠肺炎的疫苗,是否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有些女性常有頻尿、漏尿的困擾,甚至有些中年婦女長期尿失禁,不知如何處理,只能忍耐,造成生活極多不便。除了生理期之外也都要使用護墊,悶熱潮濕、異味,半夜必須起床上廁所、出門就得先找廁所,連帶降低出門意願。皮膚科診所院長石佳琦醫師表示,以往只能以手術治療,現在有高強度聚焦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