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兒發燒勿忽視 可能為川崎病導致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灣川崎病發生率高,且病因未明,事前預防較為困難;醫師指出,川崎病好發於6個月至6歲以下的嬰幼兒,並以4-6月最常見,家長若發現嬰幼兒高燒不退,千萬不要忽視,應立刻就醫診治。

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吳俞哖表示,川崎病的症狀包括持續發燒、眼結膜充血、皮膚紅疹或紅斑、四肢末端紅腫、嘴唇紅腫乾裂、舌頭出現草莓舌樣變化、頸部淋巴腺腫大等。不要忽視幼兒發燒紅疹症狀。

川崎病的發生季節以4月至6月最多,好發於6個月至6歲以下的嬰幼兒,從西元1961年由日本小兒科醫師發現後,全世界陸續有不少病例提出,以前台灣每年約有800例的病例報告。

吳俞哖主任指出,一般人常以為冠狀動脈問題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小兒醫學界這20多年來發現,川崎病在嬰幼兒身上引起的冠狀動脈併發症,居小兒後天性心臟病排行的首位。所以,川崎症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未治療可能導致冠狀動脈擴大,變成動脈瘤,日後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吳俞哖主任呼籲,猩紅熱的初期症狀與川崎病類似,看診時極有可能誤診,家長應多注意相關症狀,如果察覺幼兒有異狀,應儘速送醫就診,及早就醫及早治療,才能確保安全。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96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雷諾氏現象通常發生在情緒激動、遇冷等情況,這時手指和腳趾末端血管開始收縮且痙攣,手指和腳趾會逐漸變白甚至變紫,患者就會感到趾頭末端發麻且刺痛;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田雅之指出,若漸漸回暖後,血液回流,患者指頭就會開始充血變回粉紅色。 雷諾氏現象又分為原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和伊波拉病毒目前都沒有可行治療方法,如今,美國科學家在香蕉裡發現一種香蕉凝集素(banana lectin,簡稱BanLec)若將它改良後,製造出的化合物能對抗多種病毒,包含C型肝炎、流感,愛滋病毒、SARS,科學家預期伊波拉病毒也能治癒。...

閱讀詳情 »

何女士已經過了預產期一個多星期,她到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建議她做剖腹產,手術後產下了寶寶,但卻沒能聽到孩子的哭聲,醫生告訴何女士,寶寶出現了窒息,口吐白沫,緊急搶救後,女兒終於哭出了聲。 (僅為示意) 寶寶滿臉的糞便,全身髒兮兮的,醫生把寶寶放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裡,經過檢查,孩子患有新生兒胎糞綜合徵...

閱讀詳情 »

今年24歲的趙女士生下了雙胞胎,本是高興的事卻讓她揪起了心,因為其中一個寶寶患有腹裂,而患病的罪魁禍首是減肥藥。原來,趙女士在懷孕初期吃過一週的減肥藥,另外每天使用電腦超過6個小時,這導致她懷的寶寶身體有缺陷。近日經過婦兒醫院專家實施手術,治好了寶寶的腹裂。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約為5.6%,孕媽最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