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幼兒皮膚問題「洗」得掉? 濫用抗菌沐浴乳反害乾癢、紅疹冒不停!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千萬別輕信皮膚問題可以輕易「洗」得掉,否則恐惹出大麻煩。門診就有一名2歲女童,飽受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爸媽誤以為是皮膚表面壞菌過多作怪,自行購買抗菌沐浴乳、還增加洗澡次數,以為可以幫寶貝女兒一舉消滅皮膚壞菌,沒想到反讓女童全身乾癢、皮膚紅疹問題加劇。

台灣幼兒有皮膚狀況的不在少數,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因皮膚炎、溼疹等問題求診的0到4歲嬰幼兒人數,就有39萬人之多,在各疾病別中排名前三。

小兒專科醫師巫漢盟表示,其實嬰幼兒的皮膚發育尚未成熟,過度或錯誤的清潔方式會打亂皮膚表面的好、壞菌平衡,影響天然皮脂膜的形成。尤其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也是第一道免疫防線,若未正確控制過敏問題、維持弱酸性健康皮膚表面,恐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免疫系統發展。

一般人都聽過「腸胃道要養好菌」,但醫師點出,皮膚也需要養好菌,因皮膚上有相當豐富的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都和皮膚免疫系統息息相關,像pH5.5弱酸性環境就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促進表皮葡萄球菌成長,有助維持健康的皮膚屏障功能,偏偏寶寶皮膚的pH值相比成人偏鹼性,較難維持膚表好壞菌平衡,更易出現過敏問題。

菌並不是越少越好!巫漢盟提醒,傳統觀念中,家長都會講求「抗菌、滅菌」來保護孩子,反而因此打亂皮膚表面的菌相平衡,以肥皂來說,絕大部分都含有皂鹼,清洗後會破壞健康皮脂膜應有的弱酸性環境,反讓有疾病感染風險的壞菌趁虛而入,比起徹底清潔,若能在日常洗沐、保養過程中維持膚表的弱酸環境、創造好菌多壞菌少的菌相生態,也是阻斷寶寶過敏原的關鍵之一。

巫漢盟說,對於皮膚敏感或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而言,保溼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常護理工作,過去的觀念多偏重洗澡後的保溼、舒緩、止癢等功效的保養品使用,但補充皮膚所流失的水分,最有效的方法是浸泡盆浴或泡泡澡,建議浴後保持身體微溼不要完全擦乾,並立刻擦上保養品,以確保水分可留在皮膚上。另外,同時留意水溫要控制在34到36度、泡澡時間不超過5到10分鐘,就能為寶寶打造良好的菌相環境。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通報首例!30多歲男打完疫苗隔天 突發「右臉麻痺」送急診

蔡依林演唱會歌迷「脫罩」挨轟防疫破口! 莊人祥喊話:拜託別鬆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馬拉松、騎自行車,運動時間都很長,所消耗的體力非同小可,運動完之後怎麼補充回來很重要!但究竟該怎麼吃、吃些什麼呢?《運動中,就喝運動飲料吧!》 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指出,針對有些持續較久的運動,則需要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補充食物,在「糖原」儲備所剩無幾時,適時補充葡萄糖。...

閱讀詳情 »

新生兒的到來總是令人充滿喜悅,但是,對新手媽媽來說卻是充滿挑戰!今天Mary就要來跟大家分享小寶寶臍帶護理小常識。  1. 護理者的手部清潔:在進行寶寶臍帶護理之前,請務必將雙手仔細清洗乾淨,以防止感染。 2. 準備臍帶護理包:包括75%濃度酒精(消毒效果)、95%濃度酒精(乾燥效果)、棉花棒數支。...

閱讀詳情 »

要跑/騎出好表現,運動前怎麼吃很重要!每個人飲食習慣和喜好不同,趕快看一下許宏志醫師提供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表,加加減減,設計出最適合自己運動前的專屬菜單,教你靠飲食贏在起跑點!《麵包、穀物首選,水果其次》 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許宏志醫師指出,運動者每公斤體重應攝取6-10g碳水化合物(前者為居家運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