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廔管阻塞洗腎卡關 未立即疏通恐釀腎衰竭

  家住外島的56歲林阿姨因患有糖尿病,8年前開始洗腎,但手臂廔管經常因難以止血造成洗腎困難,還曾遇連假期間血管阻塞,又找不到醫師立即疏通,引發急性腎衰竭,只好挨針放置臨時血液透析管路保命,所幸經心臟外科醫師以「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總算改善問題。

  患者自述本身有家族糖尿病史,8年前開始洗腎,但因本身血管較細,使得廔管容易梗塞,導致每次血液透析結束時,由於血管壓力過大,經常發生無法止血的狀況,增加下次洗腎的難度,而外島醫院每個月只有1至2次醫師駐診,當她自覺出狀況時也求助無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台灣血管通路健康協會理事劉殷佐說明,血液透析使用的動靜脈廔管(俗稱廔管)對腎友們相當重要,若沒有順暢的通路,便無法順利完成治療,會造成毒素長期累積在體內,出現急性腎衰竭狀況,影響生命安全,所以也被稱為腎友「生命線」。

  劉殷佐介紹,首次會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在患者手臂建立血管通路,利用非慣用手將動脈與靜脈縫合,使靜脈血管管壁變厚、管腔變大,製造1條持久的血管通路,以承受來自動脈血液的壓力衝擊。通常保養得當可使用10年以上,但若沒有適當照護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以林阿姨為例,出現滲血、阻塞等情形時,必須在短時間內透過氣球擴張術等方式將血管撐開,以便血液流通。

  劉殷佐提醒,每次血液透析結束後,應適當壓迫止血,隔天可用毛巾熱敷患部,每日固定進行手部運動,並感覺廔管的血流震顫,確保血液循環順暢;當發生紅、腫、熱、痛、出血、流膿等情形,應立即赴醫治療,為避免廔管出血,平時應避免提重物、不彎曲手肘當枕頭等,並與血管外科醫師密切配合追蹤狀況,才能維持透析血管的品質。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9日)公布新增4例COVID-19本土病例,其中雙北市各2例。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明,新增2例個案均分佈在三重,Ct值分別為30.5、31,與幼兒園群聚無關,研判是舊案,不具傳播力。侯友宜說明,新北市今天新增2例確診個案,均分佈在三重地區,與幼兒園群聚案無關,當中有1人前往醫院...

閱讀詳情 »

新北幼兒園爆發Delta變異株群聚,新北市長侯友宜8日宣布禁止餐廳內用、不開放運動與藝文等場館至15日,不過常喊雙北是共同生活圈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並無跟進暫緩內用,被外界質疑雙不同步,恐釀防疫破口。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對此回應,他有親自跟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聯絡,雙方共同默契就是防疫大方向一致,但尊重各...

閱讀詳情 »

新北市幼兒園爆群聚,匡列人數也隨著疫調往上加,目前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布自今開始到9月15日餐廳、賣場、超商禁止內用,也取消戶外烤肉。但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北市尚未有Delta確診個案,暫不取消內用。至於中秋節是否取消,他則表示「神經線放大條一點,別太緊張」,但他也強調要保持警戒,隨時應對。柯文哲說,原...

閱讀詳情 »

新北幼兒園群聚案持續擴大,一名裝修工人及其太太確診,還有案16160「埃及爸」的2名親屬確診。這波感染累計27人感染,其中10人病毒基因確定是Delta變異株,不少人擔心接下來的中秋連假南北移動可能會有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若疫情有變化,是否調整雙鐵承載量和防疫措施會另行宣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