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後疫情時代健康照護數位轉型 遠距醫療將成未來趨勢

後疫情時代健康照護數位轉型 遠距醫療將成未來趨勢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全球,確診病例已破千萬,這場疫情除了重創全球經濟外,各國的醫療體系在檢疫、治療與照護上都面臨嚴峻的考驗,而現有的健康照護(Healthcare)模式也面臨新的挑戰。


台灣第1個健康照護資源共享平台醫聯網,於7日下午2點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後疫情時代—健康照護模式數位轉型研討會」,現場邀請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張睿詒等7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對國人就醫行為轉變、未來數位健康、遠距醫療發展走向等議題。


新冠肺炎除了對全球經濟帶來重大衝擊外,也讓健康照護服務與消費模式面臨改革。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與遠距醫療(Remote Medicine)無疑扮演此次防疫關鍵要角之一。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張教授指出,遠距醫療於國際發展多年,並非全新議題,在疫情逐漸穩定後,部份國家已意識到人類生活型態之改變,已經不是恢復到原有的生活模式。


楊大德律師也提到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美國放寬遠距醫療服務範圍,而日本政府為避免院內感染風險,也鼓勵患者透過電話或線上進行診療;其他各國也多有因應疫情的相關醫療照護新措施及規範。為提防第2波疫情,台灣更應積極檢視遠距醫療相關法規是否適用現況。


根據醫聯網平台數據發現,疫情期間開發的新冠肺炎智能自評助手,短短4個月內使用次數超過80萬次,單周最高超過12萬人次,有效減緩一般民眾對於出現類似症狀時所產生之恐慌與焦慮。不僅如此,使用線上醫師諮詢的比例大幅成長47.8%,其中以耳鼻喉科(+135%)、身心科(+41%)成長最為顯著,顯示民眾已嘗試轉變看診行為。此外,於境外國家瀏覽醫聯網之比例亦大幅提升(以美國為例,增加 2.8倍),凸顯境外遠距醫療的價值。


眾匯智能健康王欽堂董事長表示,除了傳染性疾病,對於危害全球人類健康最劇的各種慢性疾病,透過結合數位科技的健康照護模式、開拓產業間共同結盟,方能更有效率增進照護品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美國佛州爆發「食腦蟲」感染 由鼻腔入侵致死率高
▸露齦笑容崩壞氣質 水雷射搭配貼片讓微笑曲線升級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FUN暑假囉!「低頭族」玩手機或打電腦若一旦成癮,小心「滑鼠肩」就上身!據統計使用電腦逾2小時就易肩頸酸痛,逾5小時則易下背痛。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葉典松提醒家長,節制孩子暑假上網時間,多進行戶外活動,將有助孩子遠離「滑鼠肩」。 不當姿勢上網 毛病多多 滑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58歲婦女,因工作壓力大導致三餐不定時,常有胃痛等困擾,近來更因食量減少,且飯後容易腹脹,因此就醫檢查,醫師確診為胃食道逆流;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藍一晶指出,像是典型的有火燒心、酸液倒流,或非典型的胸悶、上腹痛、容易餓、食後腹脹等,都屬於胃食道逆流症狀。 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艷陽高照的大熱天,很多人都開始尋找可以清涼消暑的食材,其中,薄荷就是最常被用到的;營養師建議,可在自家陽台種一盆薄荷,就可隨時取用。 成藥及清潔用品常見蹤影 薄荷常在一些成藥裡出現,甚至口香糖、牙膏、浴沐乳、洗髮精等清潔用品裡,也都會添加了薄荷。薄荷味性辛、涼、微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已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且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因此喪命,其中又以急性心梗塞占最大宗;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晨佳指出,男性出現急性心肌梗塞是女性的兩倍,主要是因女性有荷爾蒙保護,會比男性晚發作5至10年,另外就是因為男性抽菸者較多所導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