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調查曝台灣「中醫粉」有3成 年輕化19歲以下6成因這毛病找中醫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誰說中醫只有老年人在看!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9)日公布最新調查顯示,國內擁有不少忠實的「中醫粉」,1年內看過中醫的人接近8成,3成更是固定每個月去看1次中醫者;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傳統看中醫年齡層偏高的刻板印象,求診年輕人越來越多,甚至20到29歲年齡層每3人就有1人每月找中醫調理身體。

這份「中醫醫療認知與行為」網路調查,由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康健雜誌合作,在今年4月針對1112名民眾進行。

調查發現,1年內看過中醫的人接近8成,而回答每月都要看中醫至少1次的「中醫粉」逾3成,其中又以30到39歲的人最多(41%),20到29歲(36.2%)及40到49歲(36.5%)。另外,有症狀才看中醫的人則占了一半以上。

至於看中醫的原因,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主委陳潮宗表示,民眾最常因為調理身體來找中醫,包括常小感冒、手腳冰冷、水腫、婦科或睡眠問題等,都是民眾一進診間就開口要求解決的長期困擾。

打破過往中醫老扣扣的印象,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富揚說,調查顯示,19歲以下年輕人有超過6成都因「筋骨痠痛」問題求診中醫,他強調,傷科一向是中醫的寶,只要一有扭挫傷、運動傷害等發生,透過中醫針炙及傷科診治其實效果十分的好。

調查另發現,台灣民眾對中醫藥的認知都提升不少,打破「中醫藥會傷腎?」的迷思,受訪者有68%都知道慢性腎臟病可以看中醫;且受訪者也都知道針炙不只能治療筋骨傷害,也能治療其他疾病,並有81%受訪者都知道科學中藥。

科學中藥怎麼吃才對?陳潮宗也提供小訣竅,事實上,科學中藥由於多添加玉米澱粉等賦形劑,早就不像傳統中藥般良藥「苦」口,別急著一口氣吞下肚,最好以嗽口方式,讓科學中藥在口中與開水充分溶解之後再嚥下。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天氣溼熱悶快搞定分泌物! 陰道炎頻發作竟會害妳不孕體質

短期商務開放來台 澳、日、韓疫情再起改列觀察「最壞恐除名」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今年4月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發表1項最新研究指出,針對晚期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腫瘤注射PD-1免疫抑制劑,並搭配一系列免疫藥物與放療,能產生良好效果,目前除了淋巴瘤外,研究團隊也已開始進行乳腺癌和頭頸癌患者臨床試驗。 西醫抗癌武器日新月異,除了傳統手術、放療、...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在這個高度依賴3C用品的時代,人們花大量時間用電腦或手機工作、追劇、打電動,一不小心,眼睛就「過勞」!眼見現代人用眼過度的情形嚴重,坊間因此出現各種主打眼睛保健的營養補充品,包括:葉黃素、花青素、蝦紅素、Omega-3…等,琳瑯滿目的營養成分名稱讓人眼...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腦中風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就連專門治療中風的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針傷科神經學組主治醫師邱顯學都無法逃離它的毒手。一般中風後就半身不遂,這位醫師因掌握黃金時間,在中風後恢復神速,2個禮拜以後就能返回工作崗位。 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邀請專家名人分享「微導...

閱讀詳情 »

吃太好、吃太補,讓痛風一再發作嗎?其實擺脫痛風是有方法的!雙和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又升醫師提醒,若出現痛風問題時應積極就診諮詢醫師的用藥建議,若未善加控制恐衍生洗腎、心血關疾病與死亡風險,患者宜多加留意!此外,飲食控制也是關鍵之一,少吃帶殼海鮮、肉類、啤酒與甜食,才能避免痛風一再復發。  痛風是尿酸鹽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