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讓「膀胱過動症」害慘性生活!專家提解決之道

 

別讓「膀胱過動症」害慘性生活!專家提解決之道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張宇琪

上完廁所後,沒多久馬上又有尿意,只好再次去上。小心,你可能患有「膀胱過動症」,而出現頻尿、急尿等現象。因一般人的膀胱儲尿量約為400ml,但膀胱過動症者只要200ml左右就有尿意。

對自己要求甚高,在教學上相當嚴謹的30歲女老師,從一年多前開始,常覺得尿憋不住。一堂課45分鐘,休息時間一定要去上個廁所,有時候在課堂上也忍不住尿意,頻尿狀況日趨嚴重,讓她相當困擾。


頻尿真困擾,竟是這原因導致

收治個案的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女老師主訴,每次尿意總是來得又急又快,根本止不住!出門在外,每到一個地點就要找廁所;跟丈夫親熱時,也突然想小便;還曾睡覺時,起床8次上廁所。
頻繁的尿急跑廁所,但每次尿量卻很少,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最好只好求診治療。經過醫師的問診及解尿日記的觀察,以及其他理學檢查,發現該位女老師罹患了「膀胱過動症」。 
張宇琪指出,由於該患者膀胱已嚴重萎縮,每次排尿僅100ml左右,因此,為其進行「膀胱鏡水擴張手術」。從尿道端灌注食鹽水,直到膀胱內壓介於80公分水柱,將患者的膀胱容量撐大,恢復彈性,改善過度敏感的膀胱。


個性追求完美,竟會造成膀胱過動症

她進一步說明,膀胱過動症好發率於女性族群,約佔3~4成。通常有以下4個症狀:頻尿(白天排尿8次以上)、尿急(突發性的強烈尿意)、夜尿(半夜排尿2次以上)、急迫性失禁(尿急時來不及上洗手間而漏尿)。
據她觀察,罹患膀胱過動症會者,有一半以上有個性急迫、求好心切、凡事追求完美,遇事容易焦慮,由於常處在高壓的狀態下,導致膀胱不停收縮,即便只有一點點尿液,也會想小便。
張宇琪說,另外,有些行為也容易出現膀胱過動症,例如,從小被教育不要憋尿,一有尿意就上廁所,這樣的行為也易造成膀胱萎縮。其他像是膀胱逼尿肌活性過强,都有可能致病。


別讓膀胱過動症上身,請務必這樣做

呼籲女性朋友水分攝取量要足夠,最好採少量多次喝水方式,每次飲水量約50cc即可;且最好隔2~3個小時再上一次廁所,練習「撐」一下膀胱,同時也應避免油炸及辛辣飲食,睡眠也應充足,才可避免膀胱過動症。 

挑戰你的大腦反應力!
【延伸閱讀】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戶外空曠處有望不用戴口罩了!在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臉書po文透露詢問陳時中野外登山、跑步是否需要戴口罩時,得到陳時中「太接近其他人的時候才需要戴」的回應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正式宣布,將在周日(3日)正式公布針對戶外空曠的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積電、鴻海、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連日到貨,今(1)日上午又有第四批67萬劑運抵台灣,疫苗數量大進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宣布,原本10月7日開打的第10輪只提供AZ的高端第二劑,現在決定加開BNT第一劑,共3類對象適用,只有10月4日、5...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將近兩年的時間,最讓人害怕的莫過於染疫後所帶來的後遺症,特別是「肺部纖維化」的特徵,讓許多民眾聞風喪膽。雖然一直以來都有說法指出,要讓那些重症後的病人自己讓後遺症康復,不過最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就指出,有患者等了8個月,但肺纖維化完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秋節連假後的2周觀察期將至,由於過去十幾天來本土疫情幾乎是「嘉玲(+0)」居多,外界好奇是否有機會在10月4日之後,由全國二級警戒降回一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明確給了答案:不會!不會直接降到一級。 陳時中是在回應媒體時強調,10月4日之後不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