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染疫重症後肺部纖維化會自己好?醫曝X光「8個月後還是一片白」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將近兩年的時間,最讓人害怕的莫過於染疫後所帶來的後遺症,特別是「肺部纖維化」的特徵,讓許多民眾聞風喪膽。雖然一直以來都有說法指出,要讓那些重症後的病人自己讓後遺症康復,不過最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就指出,有患者等了8個月,但肺纖維化完全沒改善,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蘇一峰在臉書指出,有些人主張 #肺炎重症後產生的肺纖維化,讓病人等看看說不定自己會好。但最近他的門診就來一個重症肺炎用ECMO救回一命,但是了八個月肺纖維化完全沒有改善_持續氣切需要使用氧氣。

對此,這也讓蘇一峰直言要等到哪時才能治療?應把我黃金時間逆轉肺纖維化,因為COVID-19肺炎痊癒者,產生肺纖維化非常常見!必須考慮及早介入治療,避免一輩子人生黑白失去希望。

而對於目前來勢洶洶的Delta病毒,今(1)日蘇一峰也指出,打一劑疫苗面對Delta保護力不足,英國牛津大學發表,英國真實世界保護力研究。蘇一峰說,面對Delta變種病毒,只打一劑AZ無保護力,一劑BNT保護力13%;打兩劑AZ保護力36%,兩劑BNT保護力65%。但數據即使再低,還是要去接種疫苗,因為「至少可以防止重症」。

另外,也因為各國開始推行疫苗護照,打完認可疫苗才能通行無阻。蘇一峰直言,「有三期研究證實保護力超過50%的疫苗ㄝ就可以成為認可的疫苗」,所以他認為現在全人類將展開與病毒共同生活的時代。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楊朝祥接佛光山系七所大學總校長 何卓飛任佛大校長

翻轉人生!佛大「2+2雙學位計畫」 助學子獲海外就業機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李振麟/新北市報導 生命總會遇到許多的挫折,對於身心障礙者而言,在努力克服疾病意外之後,總想要重返職場找尋自己生命的價值,重建自己生活的定位,然而,重回職場之後,才發現原來一切習以為常的工作,在受到疾病意外等重創後,變得困難重重,更有甚者,完全無法回歸職場,這時,職務再設計也許可以協助申助身心障...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桃園報導】 桃園遠東百貨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及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合作,自12月11日(六)至12月12日(日)13:00-18:00於1樓SK-II旁舉辦莫德納疫苗快打站,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者、接種第一劑莫德納滿4週或接種第一劑AZ滿8週者,即可攜帶健保卡、小黃卡免預約現場...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哈菸族」人口持平,根據國健署最新2020年針對18歲以上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國內紙菸吸菸率2020年為13.1%,相較2018年的13.0%,沒有顯著變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健署進一步分析發現,吸菸者在18歲及20歲以前第一次吸菸分別就占了63.6%及78.3...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抗癌,千萬不要以為年輕就是本錢!國內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調查發現,高達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CRF)問題,且最新一項針對婦癌患者的研究更發現,因癌症治療而產生的癌疲憊狀況,竟然以「21到59歲」的青壯年、中年族群,其嚴重程度遠高於「逾60歲」的老年族群,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