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從出生就背負洗腎「定時炸彈」 全台洗腎人數逾2%全因這病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慢性腎臟病人超過32萬人,需要長期透析洗腎人數就有8萬多人,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表示,其中「多囊腎」病患就約占了台灣洗腎病患的2.4%,以往沒有任何治療方式,只靠血壓控制及日常習慣來延緩進入洗腎的病程,而健保今年7月引進新藥新療法這才有了曙光。

俗稱「泡泡腎」或「多囊腎」的「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DPKD),是最常見遺傳性腎臟疾病,約每4百至1千個人中就有1人罹患此病,且有一半機率遺傳給下一代。

阿勝(化名)的父親就是一名多囊腎患者,眼看著父親一路歷經囊腫疼痛到透析治療,最後好不容易移植到新的腎臟,開始新生活,但自己在18歲那一年也沒能躲過這2分之1的遺傳機率,腎臟已開始出現囊腫,目前持續回診追蹤。

吳麥斯說,多囊腎初期沒有明顯徵狀,通常在2、30歲左右都不會感到不適,超過半數在邁入40歲後腎功能才開始急遽惡化,且隨著囊泡的不斷增生,腎功能持續衰退,最終恐導致腎臟衰竭,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或腎臟移植。

多囊腎臨床最為常見的症狀,即是腎臟出現許多囊泡導致腎臟腫大,嚴重者甚至可自行觸摸到腫塊,並受壓迫造成腰部、腹部的痠痛、高血壓;泌尿道系統也常見血尿、蛋白尿、泌尿道感染、尿道結石等。

吳麥斯指出,目前健保給付可以延緩多囊腎進程的藥物,適用於慢性腎臟病第3期、18至50歲、腎絲球過濾率一年下降超過5 ml/min/1.73m的患者,期望未來在更多的臨床試驗後能放寬給付規定,讓更多患者受惠;他也提醒有多囊腎疾病病史者,應及早檢查追蹤,讓病情更有效控制,且在治療期間仍應特別注意,若有任何不適,都應即時和醫師討論,千萬不可輕忽。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害怕看牙醫,當心一口爛牙張不了嘴!一名23歲的妙齡粉領族,從小潔牙習慣不好,一天 只刷一次牙,且馬馬虎虎帶過,工作壓力大的她,每日一杯咖啡加甜點紓壓,長期下來, 蛀牙竟高達20顆,一張嘴就看得見蛀洞、黑得嚇人又飄散異味,痛到食不下嚥,害怕看牙 醫的她,強忍痛直到沒戴口罩無法出門...

閱讀詳情 »

將牛奶倒進可樂裡會怎樣?你或許再也不會混合它們喝!!!(但真的有人會把它們混著喝嗎?!) 然後靜靜等待一小時,看看會變成什麼樣吧。   怎麼會是這樣!我們看到,瓶中會逐漸形成一個透明地帶,可樂顏色越來越淡,並被沉澱到瓶底,而沉澱物越來越多,視覺效果非常……震撼又...

閱讀詳情 »

魚菜共生,聽起來似乎是一種新的生態農耕方式,但這個詞其實是在1970年代就有了,且早從西元前1400年老祖先就這麼種了。就讓我們學學先人的智慧,種出對人、對生態都好的安心食材吧!魚菜共生(aquaponics)這個詞是在1970年代所創造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系統操作方式其實並非新觀念,在人類歷史上早從...

閱讀詳情 »

膀胱過動症不只會頻尿,更會有尿急,甚至漏尿的現像,對生活、社交都造成影響,今天Mary就要告訴大家,我們應該注意哪些膀胱過動症的危險因子~  精神或心理壓力過大。 長期憋尿。 懷孕生產造成的骨盆底肌肉鬆弛。 反覆性膀胱發炎及攝護腺肥大。 中風或脊髓損傷的後遺症。 年齡老化、雌激素缺乏。 圖文創作: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