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從出生就背負洗腎「定時炸彈」 全台洗腎人數逾2%全因這病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慢性腎臟病人超過32萬人,需要長期透析洗腎人數就有8萬多人,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表示,其中「多囊腎」病患就約占了台灣洗腎病患的2.4%,以往沒有任何治療方式,只靠血壓控制及日常習慣來延緩進入洗腎的病程,而健保今年7月引進新藥新療法這才有了曙光。

俗稱「泡泡腎」或「多囊腎」的「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DPKD),是最常見遺傳性腎臟疾病,約每4百至1千個人中就有1人罹患此病,且有一半機率遺傳給下一代。

阿勝(化名)的父親就是一名多囊腎患者,眼看著父親一路歷經囊腫疼痛到透析治療,最後好不容易移植到新的腎臟,開始新生活,但自己在18歲那一年也沒能躲過這2分之1的遺傳機率,腎臟已開始出現囊腫,目前持續回診追蹤。

吳麥斯說,多囊腎初期沒有明顯徵狀,通常在2、30歲左右都不會感到不適,超過半數在邁入40歲後腎功能才開始急遽惡化,且隨著囊泡的不斷增生,腎功能持續衰退,最終恐導致腎臟衰竭,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或腎臟移植。

多囊腎臨床最為常見的症狀,即是腎臟出現許多囊泡導致腎臟腫大,嚴重者甚至可自行觸摸到腫塊,並受壓迫造成腰部、腹部的痠痛、高血壓;泌尿道系統也常見血尿、蛋白尿、泌尿道感染、尿道結石等。

吳麥斯指出,目前健保給付可以延緩多囊腎進程的藥物,適用於慢性腎臟病第3期、18至50歲、腎絲球過濾率一年下降超過5 ml/min/1.73m的患者,期望未來在更多的臨床試驗後能放寬給付規定,讓更多患者受惠;他也提醒有多囊腎疾病病史者,應及早檢查追蹤,讓病情更有效控制,且在治療期間仍應特別注意,若有任何不適,都應即時和醫師討論,千萬不可輕忽。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蕃茄、大蒜、黑木耳,是我們飯桌上的常見健康食品。但是,如何正確食用才能獲取其中的豐富營養? 網上的一篇文章稱,很多平時習以為常的吃法都是錯的。這篇文章或許會顛覆我們幾十年的生活習慣,供讀者參考。 1、在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種蕃茄、吃蕃茄,目的是不得癌症。這是剛剛5、6年前才知道的。吃西紅柿不得癌症,...

閱讀詳情 »

咖啡這種東西,你可能每天早晨都要來一杯,不過你對咖啡的了解恐怕也不多,是吧?我也是這樣。儘管對你來說倒上一杯咖啡很簡單,但咖啡的歷史和故事卻一點都不簡單。 這16個有關咖啡的事實恐怕會令你一時接受不了,不過我敢保證,只要你看完這篇文章,一定想來一杯。 1. 咖啡VS皮質醇 當你剛睡醒的時候,你的身體...

閱讀詳情 »

日常生活中人經常會遇到一些疼痛,有的與疾病有關,有的與生活習慣有關。其實,人的身體上就有許多「止疼開關」,除了吃藥止痛的方法,還可以通過按壓等「應急」的方式,將疼痛感「關掉」。 1、落枕脖子疼如何止疼? 夏天吹空調或者開窗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脖子受了寒,第二天起來脖子就會落枕,脖子僵硬疼痛,疼痛難忍,...

閱讀詳情 »

台灣有一名30多歲的周小姐,參加公司健檢時,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竟然長了一顆重達400公克的子宮肌瘤,還沒有結婚的她,為了保留生育能力並顧及術後不留疤痕,替其進行單一孔洞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器械由肚臍進入將肌瘤成功切除,為亞洲首例。替該名病患進行治療的台灣亞東醫院婦產科醫師莊乙真表示,子宮肌瘤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