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從勁量電池變斷電人生 帕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不可不知

從勁量電池變斷電人生 帕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不可不知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對於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來說,原本像是個勁量寶寶充滿精力,但罹病後就陷入「斷電」人生,曾有人到夜市排隊買現炸三明治,但排著排著就沒電,整個人卡住動彈不得。患者最怕過紅綠燈時突然斷電,險象環生,乾脆宅在家裡哪都不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帕金森氏症是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由於腦內「黑質部位」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教授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因為症狀明顯,很容易被旁人發現不對勁,必須持續用藥,但傳統藥效難以控制,患者擔心在外出糗就不願意外出,造成社交意願低落。


73歲張先生就是明顯個案,唸書時是籃球校隊、風雲人物,踏入職場後平步青雲,成為某公司總經理,10年前發現講話速度變慢、走路小碎步,就醫後被確診為帕金森氏症,步入「斷電」人生,曾在排隊時突然斷電而被推倒在地,相當難堪。


從勁量電池變斷電人生 帕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不可不知

▲帕金森氏症發病前有10大警訊,如果出現類似行動異常,務必儘速至神經內科就醫治療。(圖/NOW健康製作)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說明,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戰在於難以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疾病後期藥效區間變窄,藥物濃度若太高,就可能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身體顫動;濃度若太低,則會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整個人卡住。


巫錫霖解釋,中晚期帕金森氏症病友最擔心「沒電或異動」,因為害怕藥效失效就自己縮短用藥時間,或是加重藥量,以致服用過量藥物,以致產生左多巴胺幻覺,看到小蟲子滿天飛或地上爬。


葉篤學認為,新劑型穩定藥物能讓病友重新持回身體主控權,日前取得我國FDA藥症的2合1新劑型藥物,具有「速效、緩釋」等優點,讓藥效得以有智慧地釋放,進入在體內後能維持穩定濃度,大幅減少顫動或斷電等用藥困擾。


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患者初期常有便秘、嗅覺異常、步伐遲緩、動作變慢等症狀,靜止時手抖,但打電腦或做家事時,手反而不抖了,因此如果出現類似行動異常,務必盡速至神經內科就醫。


陸清松教授建議,患者可以撰寫生病日記,記錄用藥以及相關症狀,幫助醫師了解用藥反應,如果現明顯異動,或1天之內斷電時間超過2小時,造成生活困擾,就應該考慮調整用藥。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眼睛出現這些症狀要格外注意 乾眼症可能悄悄找上門
▸毛小孩過敏原因以食物為主 原來是「蛋白質」惹的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代人壓力大,生活中汙染又多,每天在髒空氣中通勤、紫外線中曝曬,再怎麼保養彷彿都無法抵擋對皮膚的侵害。農曆年即將到來,即將面對許久不見的親戚好友,想要擁有自然透亮的好氣色,即使緊急購入保養品也來不及,更不可能將美肌APP開在臉上,焦慮不已。就有醫美診所推出「M22彩衝光+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三十年前秀英回憶起23歲那年,正值花樣年華的她卻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因為嚴重心肌病變,到醫院門診時已呈現休克狀態,醫師告知她的父親,「秀英需要換心,不然生命就會結束。」聽到換心,他的父親除了震驚外,更難以置信的是,人怎麼可以換心呢?然而在振興醫院團隊和她的努力下,李秀英...

閱讀詳情 »

天氣變化大,流感疫情與新冠肺炎雙重威脅下,如何「增強免疫力」成為消費者關注焦點,需求強勁的「食補」商機不僅讓許多保健食品大廠紛紛投入市場,隨著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買氣跟著直線上升。在這波疫情帶動的宅經濟中,雞精類產品在網購平台表現更是亮眼,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的《享食尚滴雞精》在網路通路業績,與去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清零計畫」持續進行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採檢醫護與工作人員,目前已確認919人病毒核酸陰性,指揮官陳時中預估,部桃最快也會在春節後才會陸續恢復正常運作;另外,新增2名境外移入確診。 陳時中表示,部立桃園醫院應採檢2,136人,數目比先前多了一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