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石岡壩造成嚴重上淤下淘,2008年9月間辛樂克颱風來襲,下游后豐大橋被掏空斷裂,造成嚴重損失。(圖/張豐年提供)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邱文通
換肝重生後 關注環保終無悔張豐年長期積勞成「癌」,2009年肝硬化惡化成肝癌,所幸大兒子捐三分之二肝臟,由時任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醫師執刀換肝,才保住寶貴生命。這離他1982年自行發現原先的B型肝炎帶原轉為肝硬化,已經又過了27年。
換肝後重獲新生,張豐年更積極投入各種環保運動。他從來沒想過要退休,至今還是每週三天固定看診,其餘四天參加環評會議或外出踏查拍照,晚上則繼續寫文章、整理環評會議發言內容,之後不定期將這些文章、發言內容,或寄給相關政府部門,或傳給友好的媒體記者,「我寫,也許20、30年後會有人看到;我寄,留下一顆種籽,也許有朝一日會發芽、長成一棵大樹!」
他說,支撐他持續投入環境保育的力量,主要來自台北榮總如魔鬼營的外科訓練過程、祖先張達京越域引大甲溪水開發大台中的智慧,以及換肝後對宇宙運作大道的深刻體悟。尤其,祖先張達京是清代平埔族岸裡社首任通事,康熙年間在台灣中部地區墾荒、為原住民治病,並開鑿葫蘆墩圳引大甲溪水,奠定今日中部地區農業灌溉基礎;父親是日治時代的小學老師,光復後曾當過豐原富春國小及后里國小校長,常耳提面命家族歷史、要他們不可辜負祖先名號,「我後來想,老祖宗有辦法照顧大台中地區,我為什麼不行?」
此外,祖先張達京當年開築葫蘆墩圳時,完全沒有現代科技的支撐,竟然能夠越域引大甲溪水開發大台中,「現在為什麼不能師法前賢,老需大動干戈?我常常用老祖宗的智慧檢驗現代專業之傲慢。」張豐年自問自答,並奉為圭臬。
張豐年換肝後不僅出現氣動,還有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如往事先以黑白夢境快速帶過,而後咬牙切齒全身出現氣動,舒暢如漂浮於雲端難以形容。出院後,奇蹟更為加劇,可感覺到所謂的七輪;眼底不時出現美妙難以形容的雲彩、瓔珞、文字;外界的波動能傳入體內;看到感人的事跡、報導或在宗教場合全身出現綿密氣動等等。為能一窺究竟,從自發功進一步改練法輪功,並接觸不少宗教,終漸體悟:頻率的脈動、轉傳是整宇宙的運作法則,中醫所謂的經絡氣動,事實上是指人存活不可或缺之本能──生理共振;佛教所強調的因果,亦是不同頻率間競合離聚的一種表現,不僅適用於人,也適用於萬物萬事,可惜普遍被忽略了。
鑑於近年來環境意識高漲,關懷環保人士輩出,特別是2011年國光石化案被否決之後,他就將重心轉而聚焦在水資源開發、水患治理、噪音與綠美化等議題上,並先後在於多處社區大學開課,宣揚理念,希望集結更多有識之士一起努力。
最近,張豐年著力最深的是,台灣遍築水庫後出現「上淤下淘、整流域土砂系統性失衡」的嚴重後遺症。他用人體的血管來比喻台灣大大小小的河川,而各種大大小小的水庫、水壩、攔河堰,就像讓血管堵塞的病灶,恐怕將導致日後根本無從收拾的大問題,並因而建議政府:落實水資源開發「以供定需」的運用綱領;預籌水庫之退場機制,以減低日後不得不拆壩之衝擊,而以中部地區的石岡壩、集集堰及士林壩為優先選擇對象。
2021年年初,雲林沿海鄉鎮居民為了反風機入侵內陸而組成數自救會,並多次出面抗爭,原預計5月13日上午於立法院召開「關注不公正能源轉型」記者會,後因冠肺炎疫情加劇而臨時取消,張豐年還是用心準備了一份書面意見。【推薦閱讀:從垂榕護樹到保護大地 張豐年,疼惜台灣環保的愚公(上)】
大聲疾呼經建開發總量管制不料,當天高雄興達電廠出狀況,導致全島分區輪流停電五個鐘頭,四天後再次發生類似困境,加上之前乾旱,缺水嚴重,水電問題同至。針對此一禍不單行的重大民生議題,張豐年為釐清問題,並解水電之危,另撰一文〈該避免過度之經建開發──從近期中北部之三大開發案談起 〉,倡議經建開發總量管制的重要。
張豐年舉缺水為例指出,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缺水危機,應該積極思考水資源的總量管制政策。台灣的水資源管理政策需考慮國內自身山高水急、地狹人稠之特殊地理情勢,及早訂出經建開發上限,而後以全方位之總量管制,從國土規劃、水電能供應量、污染能負荷量三大面向加以落實,以避免無止境之開發;平時需設法多補注一些不易見之地下水,而後伺機以伏流水或地下水回頭取代一些可見之地上水。
回首二十多年來推動環保運動的成效未能符合預期,張豐年指出問題所在:經濟建設開發無上限,子孫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早已遭到嚴重破壞、汙染,但各方仍無警覺;各種環保法令過於寬鬆,實際稽查監測時又常遭放水;所謂的專業僅知抄襲國外,卻未將台灣特殊的地理情勢考量進去;獲選總統者連改正「傳統技術官僚光聽上級指示,卻不敢堅持專業」的錯誤都不敢嘗試,遑論「去除產官學共犯結構」的勇氣;各方未了解「有因必有果,有建設必有相對之破壞,而產生的後遺症,遲早勢必出現分散、轉移之遠距時空效應,不會平白消失」的道理。
有感於此,在獲頒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時,張豐年提出三項擲地有聲建議:第一、改變「開發至上,而不惜違逆大自然運作」的舊思維,師法大自然及老祖宗的智慧,避免重蹈系統性的「工程災難」;第二、藉由民間參與,矯正病入膏肓的官僚體制運作模式,找出各種專業盲點,對症下藥;第三、針對爭議的開發案件,設法落實環境基本法「環保優先於經濟」的宗旨,不再輕易遷就廠商財團。
「台灣面積、人口有限,要實施全方位的總量管制並不困難。若能做到,足為全世界所師法,我們何樂而不為?」因此,他強烈主張,行政院應儘速訂定「經建開發的上限」,並落實「全方位的總量管制」,對象涵蓋國土計畫、資源(水、電)供應量、汙染(空氣、水、土)負荷量等,若有任一項不合則不允許新開發。
24年來,張豐年醫師「看病當副業、環保當主業」;他是疼惜台灣環保的愚公啊!
【張豐年小檔案】
張豐年,男,1948年生於台中豐原,為台灣著名外科醫師與環保專家。
張豐年自小成績優異,台北醫學院第二名畢業後先於台北榮總服務,之後返鄉於剛成立的台中榮總,扛下急診副主任之重責。意外發現肝病後急流勇退,與兄長同於豐壽診所照顧地方民眾。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小朋友尿床很正常? 醫揭若有這3狀況家長應當心
▲(照/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小朋友尿床很正常?家長有些觀念應該要被扭轉。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楊緒棣表示,若超過6歲的孩子仍持續每月2次在夜間尿床,症狀連續3個月以上,其實應該盡早至兒童泌尿科或兒童腎臟科就診,積極接受完整治療,尿床治癒率可達9成,避免尿床影...
閱讀詳情 »注意!單周就診人次衝破萬人 腸病毒本周進入流行期
▲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腸病毒本周預估進入流行期了!疾管署今(28)日公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已衝上1萬25人次,較前一周增加16.8%,距離流行閾值的1...
閱讀詳情 »全台麻疹病例增至95例! 新確診男子到過IKEA 搭過捷運
▲國內新增1例感染源待釐清的國內感染麻疹病例。(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麻疹確定病例增至95例了!疾管署今(28)日公布新確診1例國內感染麻疹病例,為一名北部20多歲男性,5月21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及腹瀉症狀,25日出疹,經就醫通報,今檢驗確診,由於男子近期並無國...
閱讀詳情 »過度沉迷電玩?WHO認定「遊戲失調」是種疾病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愛打遊戲嗎?玩電動玩到影響到日常生活了嗎?當心了!您可能生病了。近日,WHO針對全球這些過度沉迷於電玩遊戲的民眾再次修訂了「國際疾病分類」,此次他們將「遊戲失調」(gaming disorder)列入其中,希望藉此讓民眾意識到這種疾病的嚴重性,以及讓醫護人員能夠更加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