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從瘜肉到「大腸癌」少說5年時間 多做這一個動作可能救你一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近期包括台大醫院不孕症權威陳信孚、前中華職棒兄弟象隊投手陳逸松都傳出因大腸癌病逝的不幸消息,醫師提醒,大腸癌從癌前病變(瘜肉)到發展成癌症,大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只要提早發現,就能有治癒機會,偏偏一般人常忽略安排大腸癌篩檢。

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與國內外在環境改變以及民眾的飲食習慣西化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國人大腸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不少大腸癌患者到醫院就醫求診時,常已發展到晚期,因輕忽、沒積極篩檢而無法早點發現,錯失了最佳救治時間。尤其,大腸癌好發族群為50歲以上、男性較多,只要早一點定期安排大腸癌篩檢,就能大幅減少大腸癌的死亡風險。

臨床統計數字,目前大腸癌治癒率其實不低,零期的治癒率幾乎是100%,第1期在術後5年存活率也有90到95%;第2期與第3期的5年存活率分別約為80%與65%;可一旦落入第4期就大幅降低至僅剩10到20%。

梁程超提醒,要發現早期大腸癌病灶其實並不難,只要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就有機會幫助找出早期病灶。政府目前補助50到74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檢查若有異,可經由大腸鏡檢查進一步診斷,如果是腺瘤性的息肉,切除後可以降低高達90%大腸癌的發生。

另外,透過糞便潛血檢查異常進而發現的大腸癌,臨床統計,有大部分皆是屬於比較早期的大腸癌,治癒率都比較高。

梁程超強調,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至2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到33%的大腸癌死亡率。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每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或是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大腸內視鏡檢查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早期病灶,還可直接做切除。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者則建議可提前到40歲開始安排大腸鏡檢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你也這樣吃嗎?健保公布中西藥危險組合 「丹參+阿斯匹靈」最常見

疫後首場台灣醫療科技展 各大醫院火力集中發展「零接觸」病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 編譯 全世界每年有多達400萬的嬰兒死亡,其中以早產兒或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死亡風險最高。美國兒科學會(AAP)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傳統護理方式相比,肌膚與肌膚接觸的袋鼠護理方式(kangaroo care)對於早產兒或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之死亡風險,可以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傳...

閱讀詳情 »

大家都知道「三高」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但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提醒,現在台灣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三高」,亦即「高齡孕婦」加「高度近視」加「高度使用3C產品」,恐對眼睛帶來不可逆的嚴重傷害。  一般來說,高齡婦女身體對懷孕的風險本來就較高,若又有高度近視的話,往往會使得眼睛由於太過衰...

閱讀詳情 »

馬上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大掃除。在經過一番拆拆洗洗、搬來搬去的動作之後,許多人都會感到全身痠痛,甚至肩膀痛到抬不起來,遇到這樣的狀況,很多人都會直接聯想到「五十肩」,問題是:只要肩膀痛就一定是五十肩嗎?很多人說五十肩治不好,其實他們罹患的疾病可能根本就不是五十肩,搞錯了方向,當然怎麼樣也無...

閱讀詳情 »

覺得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想吃點保健食品來強身健體,有什麼要留意的嗎?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葉爵榮藥師提醒,保健食品雖不是藥品,但仍可能與藥物有交互作用的問題,尤其若本身具有慢性疾病、持有慢性病處方籤,或有長期用藥習慣者,在服用任何保健食品前最好先向主治醫師、藥師諮詢是否合宜,以免食藥品交互作用反而影響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