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腎臟長泡泡會好嗎? 醫師提1方法延緩惡化

腎臟長泡泡會好嗎? 醫師提1方法延緩惡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9歲的李先生,因腹脹及偶有血尿進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其有高血壓,故醫師安排一系列檢查後,再發現其肌酸酐高達5mg/dl,進而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兩側腎臟有大小不一水泡,進一步詢問病史後得知,其父親60歲時因不明原因腎衰竭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醫師懷疑李先生是屬於遺傳特性之自體顯性成人多囊腎情況,故再請李先生的兩位姊姊至醫院檢查,發現兩位姊姊之腎臟亦有大小不一水泡,因此確定李先生是罹患自體顯性多囊腎。

多囊腎是遺傳疾病 初期無明顯症狀

安南醫院腎臟科莊凱舟醫師指出,多囊腎是一種遺傳疾病,因基因缺陷導致腎臟會出現大小不等水泡。男女性患病機率都一樣,多囊腎可由父母遺傳給子女且遺傳機率是50%。通常患者一出生腎臟結構雖有問題,但初期常沒有症狀也不容易看到水泡,隨著水泡增多、增大,才會開始有腰部酸痛、血尿、蛋白尿、尿路結石跟高血壓情況。

多囊性病變 10%的人會有腦動脈瘤

由於正常腎臟組織被水泡所取代,加上又高血壓因素影響導致腎功能會逐漸衰退;據統計四分之三病人至60歲時會進展至腎衰竭階段而需開始接受洗腎。

莊凱舟醫師說,除腎臟長有水泡外,多囊腎患者也常伴隨一些腎臟器官外之症狀表現,舉如肝、肺、胰等臟器也可能發現多囊性病變;多囊腎患者中大約有10%的人會有腦動脈瘤,當動脈瘤直徑到1公分時,破裂危險性將大增,故應考慮手術治療為上。

無有效治療方式 喝水控制血壓為不二法門

目前臨床上並無任何藥物可讓囊泡停止生長或消失,患者主要還是要多喝水來控制血壓,防止腎臟感染和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若有腰部痠痛、發燒或血尿情形,則應趕緊至醫院就診,因為可能是腎臟的囊泡有出血或感染情形,及時投予對症下藥之藥物以防止腎臟功能衰退。

【延伸閱讀】

別在意你吃的是學名藥,還是原廠藥 藥師:安全、有效更重要!

乳癌治療邁入客製、精準化 保持醫、病好溝通,共尋最佳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限醣飲食、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生酮飲食、168飲食,最近網路出現眾多減重飲食,1項最新研究則發現,低醣飲食,配合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攝取,加上限制進食時間,可在4至8周內減輕1成至1成5的體重。 不過,減重權威、國防醫學院教授祝年豐指出,這類減重方法容易使身體產生「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16歲楊姓少年突然出現上腹部絞痛、呼吸困難、噁心與拉肚子,從凌晨開始嘔吐超過五次,由家人帶往醫院急診,經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相關檢查後,確診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因少年的十二指腸遭上腸繫膜動脈夾住造成腸阻塞,且阻塞情況嚴重需進行手術,家屬為避免傷口面積大,並希望儘早恢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45歲的林女士數月前好心收養1隻小奶貓,因幼貓相當怕生排斥外人,以致於在照顧時常常被抓傷、咬傷,月初她發現右側鼠蹊部出現1個疼痛腫塊,原以為是惡性腫瘤前往血液腫瘤科求診,經轉介至感染科後診斷為「貓抓病」。在醫師給予抗生素及少量類固醇治療後迅速康復,並提醒秋冬是該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日前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癌症連續蟬連榜首38年,可見癌症是國人目前健康最大的殺手,癌症治療期間時常出現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疲倦等「食體倦」症狀,實際上是體內發炎的警訊。此外,癌友的預後表現也與「炎值」息息相關!「炎值」高恐提升營養不良、併發症等發生機率,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