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律不整脈象可知 中醫講究內外調理把脈揪出心臟病灶

心律不整脈象可知 中醫講究內外調理把脈揪出心臟病灶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今(2020)年特別不平靜,除了出現打亂全球經濟和旅運的新冠病毒,還有許多知名藝人因心臟疾病相繼離世。事實上,心臟相關疾病如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是有機會可以免除憾事發生。近年來,藉由中醫治療心臟疾病也逐漸被重視,中醫師宋和乾指出,從中醫觀察脈象可得知心臟的健康狀況,透過內服藥和外用療法雙管齊下排解心血管壓力,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成效。


心臟問題引起的疾病有很多,宋和乾表示,現代人常說的「換氣過度」恐慌症,主因為心臟二尖瓣、主動脈瓣膜脫落或閉鎖不全所引起,患者在病發時想大口呼吸卻又感覺吸不到空氣,這種現象其實與心臟疾病相關,其他像是因心室肥大導致的「心因性氣喘」、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不整,以及因心血管阻塞的冠心病、狹心症、心肌梗塞,或是心臟不正常跳動引起的精神不安與憂鬱症,也都屬於心臟相關疾病。


通常患者在心臟瓣膜產生問題的初期並不會有不適感,臨床上很多瓣膜疾病,是醫師聽診或把脈時意外發現的,傳統中醫認為切脈的最佳時間是在早晨剛睡醒,尚未起床活動時,但現代不適用此法,取而代之的是讓患者先在診療室休息10分鐘以上,再由中醫師把脈,宋和乾堅持診脈時間不應少於10分鐘,因臨床上許多患者是在脈跳60、70跳時,才出現問題。


宋和乾進一步說明,診脈時,若出現間歇較長的脈搏(稱之代脈),表示心臟功能不良,若出現頻率越高,就會連續出現恐慌的情形,這就是俗稱的恐慌症;脈象出現大小脈,或是時大時小、時強時弱,飄忽不定,跳動頻率間歇起伏,大多數是心律不整的現象,通常表示患者容易出現胸悶,呼吸不順,焦慮或心悸;若患者的脈象出現伏脈,也就是需要稍微用力按壓筋骨才診得到脈搏,通常代表血管阻塞不通,可能是出現了心肌梗塞或腦梗塞,需緊急治療。


心律不整脈象可知 中醫講究內外調理把脈揪出心臟病灶

▲宋和乾醫師說明,診脈時根據脈跳表現方式不同,代表不同的心臟問題。(圖/NOW健康製作)


中醫治療方面,藉由內服超臨界二氧化碳(CO2)從中藥材萃取出的精華製成的滴丸,如複方丹參滴丸、救心丹、黃檀丹,以及利用超音波酒萃或水萃所萃取出中藥膠囊,如複方丹參膠囊,清之雪或是直接內服水藥;外治則針對背部的重要穴位多次拔罐放血,排解心血管外部壓力,卸除血管壁上氧化的自由基,重新還原已粥狀樣硬化的血管,更快解除冠狀動脈中的血栓情形。


宋和乾提醒,恐慌症患者若只醫治心理及精神層面,而不醫治心臟問題,應該是無法完全治癒,而心律不整的患者若長期心臟無力、脈跳太快,容易導致心室肥大,需多泡腳、睡前抬腳、穿寬鬆襪子睡覺,改善氣血循環,並盡早接受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骨折打骨版骨釘要不要取出? 絕大多數不用但有例外
失智風險與飲食相關 常吃這類食物的人是高危險群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亦稱為Willis-Ekbom disease,為神經障礙疾病。患者常會出現下肢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癢、疼痛、蟲爬感或是針刺、被電到等異常感覺,特別於坐下或躺下靜止不動時,尤其晚上會變嚴重,影響患者睡眠,造成白日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為鼓勵身心障礙者發揮繪畫創作才藝及潛能,衛福部台北醫院即日起至2月26日展出第23屆「愛在畫中」身心障礙者巡迴畫展,鄭舜平院長表示,每名身心障礙者的作品都能呈現在生命歷程中不同的感受,台北醫院很榮幸能成為118名身心障礙者展示作品的舞台,歡迎民眾在就醫空檔能至2樓藝文展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大腸癌位居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貧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狀。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高彬勝主任指出,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除了定期接受篩檢,若有類似症狀出現時,有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時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冬季是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因天氣轉冷導致血管容易收縮,發生心肌梗塞的機會也較高,尤其是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日前一名76歲老翁因急性下腹痛且直冒冷汗至醫院急診,經由急診醫師檢查評估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便會診心臟內科團隊安排心導管手術,術後併發二尖瓣腱索斷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